到了长安东门外,终于碰上了迎候在这里的宫人。▲∴頂▲∴点▲∴小▲∴说,
为首的大太监赵石见过,而能在他面前混个脸熟的太监,必定也是皇帝陛下身边的人。
自徐春之后,赵石也再没跟宫内太监打交道的兴趣。
几个太监满脸的油光,不是吃的太好,而是在往下淌着汗。
别看一封接一封的文书来到赵石手上,但说起来,赵石此次回京,可以称之为急促,没给朝廷留下多少预备的时间。
不然的话,虽说和以往大军征战,得胜而归不同,但来迎接他的也不会就这么几个人。
而且,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这几个人来的很急。
他们带来的,也只是皇帝陛下的口谕。
除了慰勉之词外,就是宣赵石明日进宫了。
太监们这会儿也是两腿颤颤,不是晋国公威严太盛,而是这一趟走的实在让人有点提心吊胆。
先是回来的晋国公府车队,车队里却没晋国公的人影儿。
这要是在这里没迎到,还要回头跑一趟晋国公府。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去晋国公府等候,规矩可不是这样讲的。。。。。。。在这里迎到那是最好,就算回头再跑一趟晋国公府,姿态也做出来了,这就是章法。
你要是等在晋国公府,也就显不出皇帝陛下的殷切之意,回去之后,陛下一个不高兴,谁也保不了他们。
为首的大太监心里也是腹诽,旁人也就罢了。你说你一个国公爷。没事弄什么微服私访啊。难道到了长安地界,还怕有人刺杀不成?
这么又虚又实的回来,让人等的这个心焦。
不过,宣过口谕之后,他脸上还是笑开了花儿,陪着赵石一行一起进了长安东门。
晋国公回京。
到了这一天晚间,消息已经传开。
拜帖立即流水般送入晋国公府。
虽说,以赵石今时今日的地位。这并不算奇怪,但实际上,却也变相表明了朝廷正处于动荡之秋。
像同门下平章事周仿,送来名帖,就想邀赵石当面一会。
而像张承,种燧这两位枢密副使,以及兵部尚书成峦更是直言想要过府一叙。
反而是李士芳,李师雄,方谦等人,都不紧不慢。并无多少急切之意。
而且,像郑铎。李浑这样的京城大阀的后起之秀,也都想跟晋国公见一面,谈上一谈。
不过,不论是谁,晋国公府这边都是婉言相却,无论是朝廷大员,还是其他杂七杂八的各色人等,都未能和回京的晋国公见上一见。
当然,大家这会也知道急不来,还要等晋国公入宫陛见之后,才能腾出工夫来。
但这一晚,晋国公府内外,确实很热闹。
很有些人打听到了,晋国公府妾室又有了身孕的消息,陆续有人送上贺礼。
尤其是常驻长安的鞑靼部使者,欣喜若狂之下,一方面派人快马北上,去到鞑靼部报喜,另外,剩下的人,在当晚都到了晋国公府内,拜见自家额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