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峰好奇的用了一下,结果听到是新闻节目,于是便随手关掉了。
“老陈!你觉得我开车是不是挺稳的?”
“其实你安排个司机过来就行了,没必要非得专程送我去机场!”
“你来的时候是我接的,走当然要我送了,对了,等五一的时候我回国,要不要我给你带点什么?”
“五一这边放假吗?”
“我想放就放!”
陈青峰本来想说,难得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自己当初一直想要了,在海外留学,甚至多年之后,他都觉得没有实现当初的想法是一个遗憾。
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
自己的那一套说辞,适合穷人家的孩子,根本不适合像王紫然这种超级富二代!
王紫然还在自顾自的说着。
陈青峰这边却突然接到了来自刘怡晴的消息!
“老陈!你的基因检测数据报告我已经读过了!和国内的一些病症比起来,目前你的研究数据是最详细的,从发病的原理来看,你和之前发现的一些病例发病原理机制相同,而目前在国内所有病友当中,你的生存期是最长的,你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谢谢你的称赞!不过不是谁都有机会,像我这种情况还能接受肾脏移植的,如果没办法进行移植手术的话,半年之前我早就死了!”
……
陈青峰回复的信息,耳边传来王紫然的声音,不过此时他正在想另外一件事儿。
国内的科研环境和国外的科研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不过在某些方面,国内一直处于优势追赶的情景之下,而且往往能起到一些花小钱办大事的作用。
而国外则是借助资本的力量。
两种方式,单纯以治病这件事来看,陈青峰看不出来哪种更好一些。
而之前咨询公司也向他提供过一个建议。
那就是利用中美两国的科研体系,分别研究同一课题,一旦取得突破之后,就在突破的基础上继续并列研究。
两家研究机构平时不一起工作,而是各问各的,只有在取得重要突破成就的时候,双方才会公开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
陈青峰此时正在考虑这种方案。
如果美国这边可以建立自己的研究基金会的话。
那国内当然也可以,不过国内又有谁能帮自己呢?
号称这方面权威的董宏伟被自己送进去了。
而且陈青峰对于学阀简直一点好感都没有。
事实上,国内有一些研究,其实是由本科生和博士生主导的。
有一些学校的老师,当然不是全部,而是部分老师在从事某项研究的时候,真的只能去协调资源。
因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
可如果协调资源的人变成自己,那些勤劳吃苦的中国科研人员,可以心无旁骛地进行自己的研究的话。那效率会不会超出美国那边的效率呢?
陈青峰心里想着这些问题,然后看着站在停机坪向自己挥手告别的王紫然。心中暗暗的下定了一个决心。
他要在国内也搞一个同样的癌症研究基金。
利用国内的资源和人力来进行重复冗余的癌症研究。
绝对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一家基金会。
到时候中美两个研究团体同时研究,看看谁的进度最快,这样有竞争,并且有激励机制。听起来要比那些干巴巴的美好待遇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