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孑是位名人,是位科学界的大名人。以弱冠之年,连夺图灵、菲尔兹学术界两大奖,着实让人钦羡、赞叹。相信最初每位华夏人都期望这位少年能再创辉煌,成为华夏学术界之领军人物,以扬我华夏荣光。但谁能想到时过境迁,我们没来得及等到少年天才为华夏之崛起带来契机,却先迎来当头闷棍,让人咋舌!
这又该作何解释?笔者愚钝,却也想尝试着以长文分析一番。但这一切大概得从其的性格说起,而人的性格又要从其儿时成长跟际遇说起,如其自幼无母,性格刚愎、冷漠,这一点大概能从其对待母校华清之态度略窥一二。当然真要梳理,还需从长计议。”
“故对本文通过儿时际遇、成长经历、周遭评价、学术地位、扭曲三观、警惕高能力破坏者,六章内容,梳理宁孑生平、性格,文章略长,阅读可能需要十分钟。”
……
邢建新正在阅读着刚刚上传并已经在网上发布的内容,这也是他的习惯。虽然在原版文稿上他已经校对过一遍,并修改了些语病,但在稿子上阅读却跟发表之后阅读感觉不同,后者更有助于发现他在写稿跟校对过程中的各种疏漏,比如错别字。
在跟公众交流方面他还是很有心得以及足够谨慎的。低级错漏必须要少,高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是他人设的根本。他可以接受各种黑粉谩骂,但绝对不能接受信仰他的那群拥趸们对他的学术能力产生质疑。
前者不管怎么骂,对他没半点影响。该吃吃,该喝喝,反正那帮人不是他的目标人群,后者却是他的立身之本,甚至可以说是长期饭票。
尤其是这个时候,他的拥趸显得尤为珍贵了。
哪怕最终他真因为宁孑一系列的打压变得一穷二白了。只要这些拥趸们还在,他就依然是这些人精神上的意见领袖,总能从这些人身上汲取些供养,让他不管在哪里都能过上相对富足的日子。
在邢建新看来这是一笔等价的买卖,他贩卖见解,为认同他的人缓解焦虑,让他们有个地方抱团取暖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他则靠着这些人换取些微不足道的身外之物。
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精神却愈发贫瘠的时代,他简直是大善人。
儿子的遭遇当然让他明白对面已经掌握了他的一些把柄。比如那家学校。
但邢建新依然敢发这篇文章,这绝不止是因为他敢赌,而是邢建新自诩对人性看的很准。他甚至巴不得宁孑能立刻拿这个问题来攻击他。因为只要宁孑这么干了,就意味着那些本来只想着置身身外的人,都得选择站队。
邢建新当然最清楚这些人在华夏学术界的分布状况,但他可不能去惹恼这些人。因为如果真的被这件事反噬,这帮人都开始记恨他,就不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