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倾城穿来了,自然不会走既定的剧情。
原主的心愿里没有报仇这一项,顾倾城也懒得跟猪脚纠缠。
关键是,原剧情证明,“揭发”也没用,反而自己落个“白眼狼”的骂名。
顾倾城现在只需要做的就是自救,她绝对不会让凌五丫成为某人洗白的工具。
也不会让凌五丫可笑的背负加害者的“恩情”。
“爷!奶!我知道,您二老卖我是为了凌家。”
“凌家祖祖辈辈都是下地耕田的,想要光宗耀祖,就只能读书。”
“我们二房没有儿子,不能考科举为家里挣前程,所以只能卖掉我们这些丫头。”
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有儿出儿,没儿卖女”吧。
虽然顾倾城无比不赞同,但就目前而来,包括原身的爹娘在内,估计都认同这一点。
在古代,家族的意义真的很重要。
举全家之力,供养一个读书人,也真的非常平常。
不要说什么重男轻女,生产力低下,没有任何工业、科技可言,种地、服徭役等,就是需要男性劳动力。
偏重某个群体,必然是因为这个群体能够带来利益,能够让自己以及家族绵延下去。
所以,为了供孙子读书,就把孙女卖掉的行为,在后世看来,绝对称得上奇葩、荒唐。
但在古代,就是道德和律法都允许的。
顾倾城作为古代土著,虽然经历许多次现代社会,但她还是能够理解这种古代思维。
她不会傻乎乎的说什么“孙子是骨肉,孙女就不是”的话。
即便是骨肉,也有骨头和嫩肉。
需要作取舍的时候,被丢弃的就是骨头。
她也不会逼着爹娘在“父母(家族)与女儿”之间做选择。
这更可笑,在古代,在农村,一个家庭里如果只有两个女儿,背后还没有家族、亲人,就是会被人欺负。
为什么绵延一两千年的时间里,农村会担心自己成为绝户?
不只是迂腐的思想,非要继承香火什么的,最主要的还是太多血淋淋的案例。
不说绝户了,就是儿子少了,可能都会被欺负。
在法律、道德约束不到的地方,人们就越会归于动物的本能——恃强凌弱!弱肉强食!
除去来自外界的欺辱外,还有不可抗力的天灾**。
小农经济的古代,小家庭抵抗天灾**的能力,就是非常弱小的。
所以,古代才会聚族而居,才会多生孩子,不只是动物繁衍的本能,更是为了抵御这些风险。
说句不好听的,儿孙多了,就算折损几个,家里的人还能存活下去。
而二房若是分家,独立出去……除非有能力去城里,若继续待在农村,呵呵,后果不堪想象。
之前是自己的亲人卖女儿,以后可能就是村子里的地痞、混混拐卖女儿了。
顾倾城不管是在自己的本世界,还是在许多古代的小世界里,见过、听过太多的奇葩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