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日本陆军的编制是与其他国家不大一样,其参照旧德国的编制,别出心裁地构建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
在火力和人数方面则是参照了一战时的美军。
另外,日军又特别研究过中国部队的装备水平以及编制体系之后,尤其是对侵入中华的陆军,做出了相应的标准。
其中,鬼子的装甲部队隶属于陆军,编制从战车小队、战车中队、战车联队、战车旅团、战车师团,到战车集群。
当然了,战车集群的规模有大有小,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
比如眼下的南治战车旅团,其实也就是一支战车集群。
鬼子的战车部队,也就是装甲部队作战,往往以战车中队为基本战术作战单位,以战车联队为基本战役级作战单位。
日军的战车联队在编制上等同于中央军的战车团。
比如当初中央军花费了大力气从国外买进坦克打造的,由杜聿明所率领的装甲兵团。
可惜这么一支中**队真正意义上的,也是抗战爆发之后唯一的一支装甲兵部队,在松沪会战爆发之后不久,便在战场上被彻底打烂了。
就此。
在装甲部队之交锋上,中**队基本上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直到眼下,中央军那边暂时没有什么动静,倒是八路军这边打造出了太行直属的机动作战部队。
根据咱们探查到的相关情报,八路似乎发明了一种非常特别的类似喇叭筒的,专门克制咱们装甲车辆的反坦克火炮。
该类火炮甚至由单兵就可以操作,用来进行反坦克作战。
在敌方的该类火炮没有暴露或是被彻底摧毁之前,咱们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导致战车暴露在危险之中。”
西园这个老鬼子明显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刻意下令让战车和目标区域的八路军的装甲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
就他所知。
八路打造的这种单兵反坦克火炮虽然厉害,以帝国装甲之薄弱,即便是中型坦克也根本无法阻挡。
哪怕是前部装甲遭到轰击,也会在顷刻之间遭到严重损坏。
但是该火炮射程相当有限,就目前与八路军交锋的作战数据表明,八路的该类火炮最远打击射程绝不会超过两百米。
所以,老鬼子西园认为,他只要将战车部署在200米射程开外,八路军就无法利用该类反坦克火炮进攻。
出于稳妥,这个老鬼子将自己的队伍又额外多退了200米。
双方隔着将近400米的距离,在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形上彼此张望着,加上双方都有装甲车辆的防护,常规步兵已经失去了作战的意义。
于是,便隔着平缓地形的上空,仿佛凝滞了双方的空气,进行坦克炮的对轰。
日军所使用的火炮,中型战车中队所用的主要是配属九七改中型坦克的一式47毫米坦克炮。
这种火炮是从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延伸过来的,虽然倍径从57.7倍减为了47.8倍,但是它能够在500米的有效距离内,击穿70毫米的垂直装甲。
性能相对于日军原本的九七式中型坦克所配属的57毫米短倍径火炮,可要好的多了。
另外使用的就是属于95式轻型战车所配属的九四式37毫米坦克炮。
这种火炮身管相对较长,全炮长1.36米,重仅64千克,具有一定的穿甲威力,在300米的射击距离上,理论可穿透45毫米厚的装甲。
而八路军部队手中所使用的装甲车辆。
西园少佐通过望远镜的观察看得一清二楚,大多都是缴获了26师团的一些九五式轻型坦克,该类坦克的装甲,即便是最厚的前部装甲也只有12毫米。
一旦被自己的坦克炮命中,可以将其轻易摧毁。
只是……
“少佐阁下,八路的坦克的型号我一眼也能看得出来,是从我们手上缴获的一些轻型坦克和中型坦克。
可为什么他们的坦克的样子那么古怪?”
透过西园少佐望远镜的视角可以看到:
八路军一方原本属于日式的95式轻型坦克,包括一些97改中型坦克,大体上还是原本的坦克。
但是在坦克的前部装甲,以及炮塔的正前方,似乎格外加装了一些较厚的钢板装置。
正是八路军兵工厂对于各式装甲车辆做出的局部改进。
很简单,较为节省的材料,集中性加固防御。
这和飞机为了保持轻便的同时,在容易击穿而伤到飞行员的位置,加装一些较厚的钢板,以保护核心的飞行员的道理是一样的。
为此孔捷认为,坦克是要集火力、机动性与装甲防御于一体的。
火力的增强暂时不提,要增强装甲车的装甲防御,就得增厚装甲,这会导致战车自身的重量过大,从而影响机动性。
既然如此,咱们不如考虑在重点位置,重点防御。
比如容易遭炮击的前部装甲,以及炮台位置。
完全可以以外伸焊接的,特别加厚的钢板,加上隔层的防护,乍一看就像是加了一圈防撞层。
孔捷当时还画了对应的草图,一份关于坦克装甲加固改进的草图,结果草图拿出去给李文杰,徐国安两人一瞧。
二人愣是没看出来是个什么东西。
最后还是徐国安试探着问道:“我说老孔,你这玩意儿画的……该不会是个坦克吧?”
孔捷对此面不改色。
“真打起炮来,实用就行,丑不丑啥的的有那么重要吗?”
徐国安闻言,一时竟无言以对……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