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得掉的会议,自不须多说。那等推脱不得的大会小会,宴会餐会,接见外宾内宾,这些毫无用处的行程,占用了王学平大量的工作时间。
人在官场,的的确确是身不由己。哪怕,如今的王学平已经掌握了仁江市的实权,依然没有办法突破圈子里的一些潜规则的束缚。
官场上的好口碑,来自于官僚集团这个大集体,与民间的评价毫不相关。人在官场,必须说官话,办官事。
以王学平如今的身份和地位,自然有资格突破一些官场上的游戏规则,这也是体制内默许的权力之一。
但是,王学平不可能在规则之外,走出太远,否则,权力的基础必定会被严重削弱。
喘了口粗气,王学平迈动脚步,跟着人潮往回走。
随着上堤的人数逐渐增多,大堤和江面之间新垒起的加固墙也越来越高,但这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的安全感。
凶猛的洪水,仿佛海啸一般,卷起几米高的恶浪,威不可挡地砸在加固墙上,“咣!”造成惊天动地的巨大冲击bō,令人胆战心寒。
王学平一边往回走,一边留心地观察着大堤内外的情况。很轻易的看得出来,这座大堤并不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而是一座早就该被淘汰的土堤。
据省市的水利专家介绍,历年的大洪水,冲破的大多是乡间的土堤。造成这种危险局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修堤本身,并不能替地方领导创造出可观的gdp政绩。
在一些领导的眼里,加固大堤是只见投入,并无任何产出的赔本买卖。即使上游来了洪水,只需要动员群众,以人民战争的形式搞防汛运动,就没多大的事了。
站在王学平的角度,透过这种现象,看到的却是,流官制度在基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绝对不容低估。
按照现行的干部制度,领导干部,尤其是县级以上的党政一把手,必须异地使用。这种规则,并不是d国的发明,其历史源远流长。
异地为官,固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地方领导拉帮结派的基础,却也造成了任职他乡的领导干部,不顾乡情,肆意妄为的恶果。
最直接也是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在王学平看来,地方有限度的自治,应该是比较好的一种治理方法。
可惜的是,在大一统中央集权的背景之下,在今后若干年内,向下收权成了一种大趋势。
诸相力推的分税制的初衷,肯定是好的,这一点王学平并无丝毫的怀疑。
可问题是,既然实行了分税制,财政部拿了全国财税的大头,朝廷就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实际上,诸相收钱权于上,解决了朝廷各个部门缺钱的困难之后,却并没有响应的出台配套的改革措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