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回到村子里时,已经是晌午了。两人远远的就看到了站在村口的徐弘涛,极为反常地冲他们微笑着招手。
“老爷子,那事,成了么……”
巴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徐弘涛忽然板起脸,低声质问道:“你说呢?”
“我说,应该成了吧……”巴特谨慎小心地试探着徐弘涛。
“小子,我可跟他们发了誓,要把你们两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老爷子,我们……”巴特一时不知如何开口,正组织着语言,却被徐弘涛一句话打断了。
“带上东西,到我那去,我们一起收拾。”
说罢,徐弘涛一扭头就自顾自的走开了。
徐弘涛的家里,采购回来的所有物品以及各自的东西全都散放在了地上,乱成一团,从衣服到洗漱用具,从食品到户外装备,一应俱全。
“这次的出行不是露营野炊,换洗的贴身衣物带一套备用就够了,卷成一卷,塞到背包下面,尽可能的节省空间。”秦韬拿起T恤衫示范了一遍。
根据秦韬的讲解和示范,背包一共分为五层。
将睡袋用压缩袋装好后,放置在背包的最下面,也就是第五层。这样,当背包被放下来时,还能起到缓冲作用。
紧接着就是换洗的衣物了,由于冲锋衣和速干裤的特点,只需要带上一套备用的贴身衣服,放在第四层,也就是睡袋的上面即可。
水和食物往往是所有物件中,重量较大的部分,它的位置十分重要,关系到了背包的重心。看过印度片的人都知道,印度人十分喜欢用头顶着东西,从坛子到箩筐,无所不能!虽然用头顶着东西比抱着、抬着都节省力气,因为脊椎直接承受了物体的压力,但没有三五年的功夫,是达不到轻松自如,甚至不用手扶的境界。
在一些山村里,村民们习惯把重物绑上布条,再把布条勒在脑门上,照样是行走自如,说白了就是自身对重心的适应感不同,造就了五花八门的方法。
对于一般人而言,重心在中部偏上,是较为舒适的一个位置,所以把水和食物放在背包中部,也就是第三层。安全起见,食物平分为三份,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放了些,不小心走散后,才不会没有充饥的食物。
第二层的位置放置的是零散的物品。饭盒用袋子打包装好,紧贴着医用急救包放置。备用电池、指南针和打火棒都放进了乐扣塑料盒里,老爷子又往里塞进了一包医用棉花和抽纸巾。两人虽然不理解老爷子的这一举动,但也没说什么,毕竟盒子里还有很大的空闲位置。另一个塑料盒装的是消炎、消毒、腹泻、止血、感冒的药物,而酒精、绷带、纱布、创可贴等等,医用急救包里都具备了。
塑料盒和急救包都放在了秦韬的包里,而巴特的望远镜和三人帐篷自然而然的归他保管。先将帐面像叠被子似的叠成长方体,把带有防护套的地钉放在里面,再用一根扁绳收紧,放在了背包的最上面,即第一层。将帐杆分别放在了背包侧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