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被浏览器所展示的内容惊呆了,从文字到图片,再到声音、视频。
这些所有信息的载体,浏览器都可以呈现。
“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正诞生于互联网”,这是盖茨脑袋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
微软之所以能控制整个微机行业,就在于它控制了人们使用计算机时无法绕过的接口——操作系统。
现在浏览器控制了人们通向互联网的接口,这意味着微软如果不能将它夺回来,未来将在互联网上受制于人。
盖茨并不在乎开发这款浏览器背后的网景公司,而是这件产品本身所支持的整個应用程序生态系统。
它的标准将会覆盖几乎每一台计算机,而其他软件以后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些标准。
恐惧在盖茨的内心肆意蔓延,他在想当这种标准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微软的操作系统是不是也能“可替代化”。
互联网冲浪之夜彻底改变他原本的观点,当天晚上盖茨没有回家。
他留在了雷德蒙德微软的总部,然后彻夜奋笔疾书,写下了《互联网浪潮》这份备忘录。
“他们正在执行一种多平台的战略,通过在客户端中植入关键的api,来实现底层系统的可替代性。”
这句话的潜意思就是网景正试图从微软这里,争夺对开发者的主导权。
如果这些开发者能提供与个人计算机软件同等的功能,那么网景的浏览器就能取代微软的操作系统。
“互联网迷们正在讨论一个可怕的可能性,即他们是否应该通过众筹制造点远比个人计算机廉价,但足以满足上网浏览需求的新玩意。”
这是盖茨在用浏览器上网时,偶然间在雅虎论坛里看到的内容。
如果这样的东西真的被制造出来,那对微软而言绝对是灾难性的。
这意味着人们能在满足互联网需求的前提下,而彻底抛弃微软。
盖茨想了很多,总之浏览器是重中之重。
它将彻底改变个人计算机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而有可能取代微软标准制定者的核心地位。
事实上这样的事正在发生,因为盖茨已经得知了网景的销售策略。
它对大多数群体免费,并依靠发放商业许可盈利。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邀请其他开发人员,来为探索者浏览器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插件。
仔细对比一下,这不就是微软现在的软件生态社区计划吗?
windows95的应用软件,就是用这种方式集结了成千上万的开发人员。
现在网景在重复同样的动作,他们以浏览器为平台,衍生了各种各样的开发工具和产品。
盖茨承认自己之前的判断存在一些失误,他对自己眼光太过盲目自信。
第一,他低估了互联网对于用户的价值。这一点冲浪之夜给了他完美的答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