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实际上近几年,至少在换届以前,张弘斌没有要打仗的意思。
但是就算不在计划之中,真要打仗其实也没什么人会介意。或许很多人都在想着,共和国什么时候可以统一华夏,哪怕不换届,哪怕只给他们五百精兵,他们都想要好好表现一番。好歹,在对方身上咬下一块肉,让共和国的领地在华夏的地界拓宽那么一个县或者一地都是好的。
前线一直都有在二线城市寻找合适的地方进行战略储备,尤其是还有一年就要换届的情况下,宣战已经几乎等同于拉上了议程。一切不过是预先准备,毕竟新时代的战争模式,和大量的炮弹和子弹有着密切的关系。
或者说,零伤亡的奇迹很多时候,就是靠炮弹和子弹堆积出来的,比如米国的传统作战模式。
张弘斌却弹药么?五条弹药生产线姑且不说,超市里面还能够购买足够的弹药。再加上共和国的经济一直都是那么的繁荣昌盛,根本不必担心财政出现赤字的情况。不说国库充实,为了经济着想,一直维持在收支平衡,且略有盈余的程度,而且一直保持了下来。
这也多亏了,这个时代的金融精英还是太少的关系,没人用经济手段恶意捣乱,而本土经济学术发达,也能够从容面对各种比较简单,或者常见的经济问题,故而许许多多刚刚出现苗头的情况,都会被立刻扼杀,这才保证了共和国金融的稳定。
在二线城市准备物资,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大西国正式对共和国宣战那段时候。那个时候本来已经订下了攻打河北的意思,却不想被大西国拖着不得不回头把它给灭了。
如今,不过是把以前的准备给再次进行一次,因为地址什么的都已经选定,所以倒是省事了许多。
在山西边境的战士,第一时间在这些据点拿出了弹药补给,第一时间在指挥官的带领下,开始跨越边境,针对大明帝国的边军进行袭击。犹豫大明帝国的通讯落后,使得这里的边防战士还并不懂得,大明和共和国已经正式宣战了的消息,所以镇守在这里的卢象昇,几乎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得到了共和国越境犯边的消息。
不得已,他只能选择放弃最先前阵地,然后借助一线阵地的缓冲,迅速组织人手在二三线对共和国的军队进行狙击。不管结果如何,把河北守住,哪怕能够留下大半领土,或者不让对方杀过北直隶,那就是大功一件。
卢象昇带着本部人马,开始在河北进行抵抗。
而同一时间,在北京周边一带,战争却是已经打响。
崇祯的确是离开了,但是驻守在京城的禁卫军却是留了下来。他们必须要留下来,因为他们必须要为崇祯的撤离,留下足够的时间。为了这个目的,他们甚至要冒着献出生命的危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