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军歌嘹亮
郑成功领着大军来到同安城北门,这里的城墙在清军接连不断的炮火轰击下,已经破损不堪,正门的城楼几乎完全消失,城堞更是无一幸免,许多地方都是靠堆积起来的泥袋填充。
清军比预料中要谨慎得多,郑成功原本以为自己大概率还要在同安城下和清军好好打一仗的,至少不会像如今那么顺利。但没想到陈泰慑于郑军的四面压迫,担心后路有失,兵马损失太大,直接从同安撤军了。
清廷经过永历六年,永历七年的接连大败之后,进取之心大挫,几乎在每个战场都采取了保守防御的策略,生怕各地大军再有重大损失。
不过,对于这个时候已经占据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清廷来说,保守的战略无疑是最稳妥,胜算最高的,特别是南明素有内讧的传统,往往拖着拖着就自己从内部瓦解了。
而且,自从金声桓,李成栋,姜镶举旗,第一次反清浪潮迭起,原本就不足十万丁口的八旗损失颇大,清廷不得不开始重新重用本来已经调回辽东的吴三桂和三顺王等部汉军,如今这四王几乎都受到了重大打击,清廷短时间内除了北地的精悍绿营军,便只剩下八旗军可用了。
但问题是,陕甘,山西这些出身于明廷边军的绿营互不统属,还需要整合,八旗又是清廷的根基,而且这几年许多富有征战经验的宗室猛将相继病死,顺治便是想要进取,目前也是有心无力。
陈泰能得顺治的重用,而且一路高升,揣摩对方的心思自然是少不了,他也不会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在不清楚郑军实力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贸然行动。
骁骑镇在击溃了清军的断后兵马之后,赫文兴接到郑成功的最新命令,又向同安城四周,以及汀溪河谷派出了兵马,一方面是肃清那些溃逃的清兵,另一方面也是防范陈泰可能的反击突袭。
控制了同安城周边的局势之后,郑成功开始派甘辉带人进城主持秩序,城内的守军和乡勇几乎都被廖敬带出去追击绿营军了。
在城内守军的指引下,郭廷带人在城外找到了好几处乱葬岗,里面几乎都是周边百姓的尸体。由于如今是夏日,天气闷热,为了避免引起疫病,郑清两军都会及时掩埋死尸,否则郑成功此时看到的或许就是尸横遍野了。
金戈铁马,百战沙场,驱除鞑虏作先锋。
纵横扫荡,复兴中华,所向无敌,立大功......”
洪亮磅礴的歌声中,数百骑兵率先入城,气势如虹,其后的虎卫镇战兵铁甲严整,王大雄就如同在惠州府城那日一般,依旧高举着飞扬的飞虎旗走在前方。
他虽然没有等来和鞑子的厮杀,但看到同安城最终没有被攻破,城中的百姓得救,心中也是成就感满满。无论是对于郑成功,还是对于王大雄来说,抗清都是保家卫国和救亡图存,而没有政治上的考量和计算,王大雄甚至还要更加单纯一些。
而全军齐唱的军歌,无数百姓的瞩目,又使得王大雄心中的荣誉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些都是军队荣誉感培养的一部分,也是郑成功十分注重的军队精神建设。小小的军歌口号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士兵的士气和勇气。
郑军的队列从城外源源不断进发,一路严整从容,丝毫不乱。一根根长枪大刀竖立队列之中,和他们身上的铁甲一样闪着寒光,一派肃杀威严之气。
“旌旗耀,金鼓响,龙腾虎跃军威壮,忠诚精实风纪扬。
机动攻势,勇敢沉着,奇袭主动智谋广。
肝胆相照,团结自强,歼灭敌寇,凯歌唱。”
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同安城的街道上空,得救的百姓看到了保卫他们的军队,数月来承受的恐惧一时间烟消云散。潮水般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人群中爆发了“英雄”,“万胜”的呼喊。
随着郑成功在銮仪镇的护卫下,策马进入同安城内,看到了代表着国姓爷的大纛之后,人群中的欢呼声达到了**,百姓无不手舞足蹈,所有人都在高呼着“国姓爷,国姓爷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