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职是革职,但没有新的知县之前,苏秦便继续代行知县之责就是了,这年头,到处都是乱糟糟的,知县什么时候来,谁说得准呢?”冯澄世忽然出言,微微笑道:
“再说了,慈溪的事情恐怕也算不上紧急,其他更紧急的地方,选派官员上,自然是优先一些的。人人皆有难处,那几个乡绅再难,事情再大,能有藩主的事情大吗?”
“下官明白。”张煌言听完冯澄世的话,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这是什么意思,他自然听懂了,大不了让苏秦这个革职的知县,代行知县半年,再调到其他棘手的地方。
冯澄世嘿嘿一笑,偷偷用余光瞥了一眼郑成功,然后又接着道:
“张大人,我看那苏知县也是个可靠的人,本事也不小,浙东二府那么多个县,就他办事的速度最快。再说了,他征地征房屋又不是没给钱,只不过是没达到那些乡绅的要求而已,这样的人,今后还是大有前途的。”
郑成功和冯澄世两人一唱一和,把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了,张煌言自然也知道了自己该如何处理此事。苏秦不仅不能就此冷落,将来恐怕还得用到江南去。
毕竟,强征土地和房屋建兵营和仓库,本来就是没得商量的事情,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只不过,有的人误判了局势,以为曾经要风的风,要雨得雨的大明又回来了,自己又可以为所欲为了。
郑成功和郑鸿逵等人寒暄了几句,又在港口视察了一圈之后,便点名要去查看最新建设的仓库和兵营了。
一行人骑在马上,沿着新修的官道一路疾驰,路上无数民夫和士兵交错行走,两者的队列差距巨大,就算不看军服,也能一眼分辨出来。而官道的河道中,无数平底船正在行进,往来不绝,靠近山脉之后,拉纤的民夫也越来越多。
在仓库门口迎接郑成功一行人的是民政署下面的一个司长,他见到郑成功之后,匆匆上前行礼,然后又依次拜见了冯澄世和郑鸿逵,和两位同僚打了招呼。
“藩主,按照参谋总部拟定的计划,民政署,工商署和军务司,后勤司共同协作,已经在岛上修筑了大小七十三个仓库,其中有四十五座已经完工,正在接受质检。
这些仓库大部分依托于山岭沟谷,可以有效避免台风的影响。虽然建设所费的人力物力颇多,但是基本上不用担心渗水,塌陷等问题,均是由大学堂的专业学员因地制宜,参与设计的。
另外,还有一部分仓库是挖土造洞,利用天然洞穴打造而成的。岛上虽然土壤适合的地方很多,但是要满足粮食和军备的储存要求,能选择的地方并不多,特别是许多洞穴都过于潮湿,而且有严重的渗水问题。”
民政署的这个司长刚刚说完,军务司的副司长紧接着又说道:
“军务司和后勤司这边,只要港口和仓库建设完毕,福建,粤东和浙东等地的军备,粮食,棉衣等物资便可以在两个月内悉数运抵,现在已经有一部分物资启程,正在途中。
另外,崇明岛上的仓库也已经在建设中,那里将会提前储存进部分粮食和军备,等到北伐大战开始之后,那里的空仓库将会成为大军最重要的中转站。根据参谋总部的指示,登陆作战之后,进攻南京和周围的两条运输线路,都以崇明为核心枢纽。”
郑成功点了点头,舟山和崇明都是进军江南的重要节点,但是崇明就在长江入海口,距离松江府,扬州府等地太近,清军更容易探查到兵力物资的转运情况,特别是明郑近十万兵马全力一战所需的庞大物资,若是就这样运到崇明,清军想不知道,恐怕都有些困难。
当然,除此之外,此事的崇明岛面积也不够大,更不安全,少量储存和承担物资的中转站可以,作为物资基地,却是万万不行的。
若是清军探查到上面储备了大量物资,直接不顾一切,倾巢出动来战,仅凭张名振麾下的几镇水师,根本无力抵挡。
要是这些物资有什么损失,明郑的北伐大战,就直接化为泡影了。
但舟山就完全不一样了,清军在缺乏水师的情况下,无法渡海而来,舟山岛上还驻扎着五个千总部的战兵,一个千总部骑兵,并建设有大量侯台和堡垒,清军不可能有短时间内攻破的可能。除了台风难以抵挡之外,绝对安全。
郑成功的第二次北伐计划早就已经筹备好,如今正在一步步实施。而随着军情司和江南腹地走私自商业网络的活跃,他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情报,知道了清廷的准备。
和原本历史上不一样,明郑此时展示出来的强大实力使得清廷将东南的战略位置放到了西南之上,源源不断的大军正在调来,明郑面临地将是一块块难啃的骨头。
对此,郑成功自然也有反击的对策,他已经派出了使者,尝试去说服李定国提早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并且一定要亲自出马,抓住孙可望,以免后者被刘文秀放跑,投降清廷。
郑成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怎样,但只要孙可望没有机会变节,投降清廷。西南的虚实,就不会直接暴露在清廷面前,李定国便还能比原本历史上多坚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