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固守广州的话,尚耿就没有退路了,难道他们就不怕重蹈孔有德的覆辙吗?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李定国啊!”万礼看了看地图,若有所思道。
“尚可喜和耿继茂恐怕不会一开始就把自己陷入如此死境,收缩兵马,固守广州固然稳妥,可要是南雄和韶州再被李定国拿下,他们等的援军也就难以进入广东了。”
郑成功点了点头,他如今有意培养麾下将领们发言分析的能力,在战前的局势分析和方略决定上,都鼓励这些大将发言,并肯定其中具有战略眼光的意见。
真正具有压倒性战斗力的军队并不能只在军饷粮草上改变,还需要在体制上进行符合时代的改革。郑成功现在还没有这个时间,但打完这场战之后,他就必须要着手了。
“万礼所说的不无道理,尚耿二藩与孔有德一样,都是二十几年前便已经叛国投清的大汉奸,相互间知根知底。清廷三年前将他们从辽东调来的时候,孔有德的兵马最盛,实力远胜于尚耿,其后又迅速击败了广西的朝廷大军,不可谓不气盛。
作为后世来的人,郑成功远比其他人知道更多的历史细节,自然也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过度高估李定国的能力。
当然,李定国没那么强,只是相对于历史上其他力挽狂澜的天之骄子而言的。他是没那么强,但在这个时期,比他更强的人甚至不到一手之数。或者,更准确地说,李定国只是一个帅才,而非军政全才,本就难以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毕竟,便是没有桂林一隅,这个时期,广西一省的生产力也是超过云贵川三省的,单单是还在耕种的田地便在八万顷以上,远超经过孙可望等人经营五年之后的云贵,人丁也在百万以上。
而且,若是站在长远角度,李定国完全可以先将战线推进到肇庆西部,与潮州呼应,牵制清军使其不能东征潮州,然后派出偏师南下攻略拥有大量人口和粮食盈余的粤西廉,雷,高,罗定四州,以他的声威,那些本就不坚定的绿营军必然不敢战。
届时,清廷援军未至,尚耿不敢浪战,借着永历大旗,还可以收编广东沿海的陈齐策,邓耀,陈上川,以及恩平的王兴所部,获取广东土著和海上力量的支持。
而东扼德庆和罗定州,北守柳州和平乐,以西江水系为沟通,梧州为枢纽,和清军在肇庆,桂林两地分别对峙,清廷主力在湖广陕西,江南的援军又实力不足,守城有余,进攻乏力。李定国此时治下二三百万生民,又通海贸,大可休养生息三两年,积蓄实力之后再东征。
只能说,在北面有孙可望牵制清军南征八旗主力,广东尚耿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李定国若是有孙可望经营地方的一半能力,只需要两三年时间,在清军腾出手来进攻广西之前,和当初在云南一样,将收编的两广明军,绿营军,甚至是桂西的土司兵整编,再练出五六万野战强军并不成问题。
但这一切终归只是郑成功的事后分析而已,机会是有的,可能不能把握得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好李定国的大军,为他创造一个稳定的后方,他也需要两三年,积蓄实力的同时,不断消耗清廷有生力量,才能克复八闽,筑成霸业之基。
“这么说来,这场仗成败胜负根本就不在李定国,而是在咱们,只要咱们能击败耿继茂,收复潮惠,此仗便算是胜了。反之,尚可喜一旦支援肇庆,李定国最终必然会因为粮草不济,不得不撤兵。
而到那时,清廷的援军便会进攻惠州,咱们便是守得住潮州,也必然难以守得住惠州,漳州更是得面对清廷的大军压境。”黄廷又恰到好处地总结道。
“鞑子咱们都不怕,都能杀个片甲不留,难不成还怕两个狗汉奸?”万礼已经操练虎卫镇三个多月,此时信心十足,“到时候就让耿继茂那小子尝尝咱们虎卫镇的厉害,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大明的男儿!”
“没错,若是野战,咱们辛苦练出来的将士绝对不输给那些连祖宗都能忘记的汉奸兵,到时候我甘辉一定也要蹶一蹶那些所谓的名王,看是那尚可喜和耿继茂的狗脑袋硬,还是我的刀硬!”甘辉也赞同道。
“好,面对强敌,就得有这样的胆气士气!”看着这些意气风发的部下,郑成功也不免豪情顿生,当即点头赞同道:
“将为兵胆,我大军有这样不畏强敌,敢打敢杀的猛将,何愁不能饮尽胡虏之血,荡平中原之鞑靼!李定国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我大军之将士又如何不能?”
郑成功知道,他必须用军事上的胜利来阻止原本历史上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那一场场灾祸。每次想到这些,他都不由得心头发紧。曾经他只是知道,可如今是亲身体验,亲眼所见,心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