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教室中的那一层台阶上,三位须发皆白威北营老兵,激动地几次张开口,却说不出一句话。李得一本想让三位老兵再讲两句,把气氛再炒向一个新高。但瞅着这样,再炒就该糊了,赶紧见好就收。
这一天接下来的工夫,三位威北营老兵全都晕呼呼的,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去这一天的。他们只记得,自己被一帮两眼泛着崇拜光芒的年轻人围在教室中间,剩下的记忆,就是叽叽喳喳满脑子嗡嗡响,全是那帮年轻学生问话的动静。
“老英雄,前辈。我听我们副团长说,你们当年穷的连裤子都穿不起,俩人才能分一条裤子,谁出去挣钱吃饭谁穿,是不是有这么回事?”这个年轻的一等战兵显然是个八卦爱好者。
“这副团长,砸啥都跟这帮年轻后生说,这让我怎么回答。”
这一天下来,直到天黑吃饭,三位威北营老兵,会计学堂的堂堂夫子,才终于回过神来。他们现在,是真真切切的夫子身份啊,不再是什么粗鲁的丘八,虽然他们仨现在仍然不识多少字,诗词更是一首也做不出来。
三位清醒过来的威北营老兵,面面相觑,忽然同时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也许是想起往事,三人居然同时流下了一滴老泪。
别看李得一整天宣传守备团精锐兵卒舍生忘死奋勇作战,保卫家园,用自己的血肉为定北县的百姓在这乱世垒出一片安宁乐土。
但在威北营一干老兵心中,实际上并没有因此就觉得如何。最起码,他们没有守备团一等战兵那样崇拜自己威北营老兵的身份。
他们当年来威北营当兵,原因几乎都差不多,绝不是为了什么保家卫国、牺牲自己,这么大义凌然的理由。绝大多数人来从军的原因很简单,家里连年闹饥荒,养不活这么多张吃饭的嘴,为了活命一家人必须分散开来,自谋生路。爹娘必须背着年幼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挣扎求存,他们这些稍微大一点的,就只能自谋生路。
绝大多数威北营老兵,在七八岁到十三四这段难熬的岁月里,为了能够活下去,什么都干过,什么都吃过。树皮都吃光了,实在找不到吃的,饿急了眼,扒拉两口松软的“观音土”到肚子里,也是平常。到了冬天,要是能找个破庙,都是命大,一般也就只能钻狗窝,钻草垛。他们是绝不敢窝在大户人家那朱漆大门外躲避风雪的,一旦早晨被冻僵,没及时醒来,很可能就被大户人家早起扫雪的家奴活活打死,或者放狗咬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绝不是文人赋诗强说愁,那是真正在累累骸骨上堆叠出来的诗句。
然而,他们这些大一点的男孩,看着惨,其实还算好。姐姐妹妹更惨,大的,往往会被卖到最低贱的窑子里,长得清秀,才有可能被大户人家买走当奴婢。再年幼的弟弟妹妹最后的下场,只能用惨绝人寰来形容,这些不足两岁的弟弟妹妹,甚至会被饿急眼的爹娘,与人“易子而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