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之乱平定之后半年多,整个大赵又兴起另一种说法。
宣和二年爆发的方腊起义,让赵国无暇北顾。
一年后,叛乱虽然平息,但是,由于这一赋税重地和主要产粮区遭到严重破坏,大赵已经无力出兵。
同时,朝中另外一种错误思潮又有所抬头,即:
银国本蛮夷小邦,虽然现在看上去锋芒毕露,但不会长久。
而大梁则相反,虽然暂时败退,但底蕴强大,一旦稳住阵脚,吞掉银国易如反掌。
因此,宋佶对赵银结盟一事感到十分后悔。
就在童贯催促出兵的时候,咱们宋官家又想当骑墙派。
拒绝出兵,还想再等待时机。
而在童贯的太尉府,一个隐秘的角落内。
原本大梁国的高官马植,现在化名为宋良嗣的大臣正在与咱们高太尉密谈。
数年之前,宋良嗣献策给了咱们童太尉。
曰:“女真恨梁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
本朝若遣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梁,其国可图也。”
宋佶召见,问所来之因,对曰:
“梁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
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
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侔矣。”
宋良嗣的言论说服了宋佶及部分君臣,他本人被赐姓宋,受封大赵朝官爵,最重要的是,大赵国开始有了正式的“图燕之议”。
宋良嗣脸色有些焦急的说道:
“太尉,官家那边又在摇摆了?大军为何还不出征?
在下也得了消息,咱们官家又得了好几笔进账,远在江南的楚王殿下不知送了多少财富入宫。
眼下军费充足,士气正旺,大赵国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童贯只是闷声说道:
“老夫能有什么办法,只是一介武夫罢了,官家的心思,岂是咱们这些人臣能够揣测?”
咱们童太尉也是很郁闷,之前官家答应的好好的,给出的借口也很简单,就是朝廷暂时还没银子。
去年东南被打了个稀巴烂,财赋重地遭遇重创,还没缓过神来。
可官家都抄了他心腹手下的家,现在银子都齐全了,为何还不出兵?
当时朱家父子被抄家的时候,他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言未发。
宋良嗣便对童贯言道:
“陛下自许为道君皇帝,想必会听高人的指点,若有得道高人指点迷津,估计北伐之事可成。”
“如此行事,不怕有些风险乎?若是让人察觉…”
“多多转手几道便是。
又不需要咱们出手,自有高人亲自出面。”
老宋现在迷之自信。
他不清楚大赵的战力如何。
但他知道能够和大梁国对峙百余年,不落下风,想必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是一个投机主义的商人,自然要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