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与文献都对朱佑樘的功绩大书特书。】
【但全部都只截取前半段好的地方,而无视后半段坏的地方。】
【治河只说江南鱼米之乡被灌溉,而绝口不提黄河连年决口、改道、淹没河南山东农田之事。】
【改革财政只提开中折色收纳白银,不提边境就此废弛。】
【天下百姓连年受灾,直隶、河南、山东、江苏、淮北、浙东,年年饿死无数!他们绝口不提!有的只是垂拱而治,君臣相得!】
【天下百姓的日子没法过下去,却人人说是太平盛世。】
【都说弘治中兴,但到底中了什么,没人说的出来。】
……
{作者太偏激了,你想想看,**八荒、亿兆生民都捏在皇帝的手心儿里。}
{被皇权惯坏了的皇帝们又总是把皇家的私心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皇庄遍地、特务横行,藩王、外戚、权阉、宠幸一个个都成了国家肌体上的附骨之蛆。}
{朱祐樘好就好在是位温存体度、宽仁厚德的君王,在他治国期间,明朝百年养成的痼疾虽然未能治愈,倒也没有恶化。}
{所以才都说弘治皇帝是位圣主,是个“中兴盛世”}
{呕!为了洗地连脸都不要了!}
{明孝宗的中兴之名是因为这时候的人口还在继续增长,财政收入基本保持不变,甚至略有增加,社会比较稳定,没有爆发较大的农民起义,所以才有人将这段时期称之为“弘治中兴”}
{但对外军事斗争的一系列失利已经暴露出了国家内政方面的积弊了。}
{就这还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汉景帝知道都得拉着你们下棋!}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心平气和。
“朕只是占了一个好的天时罢了。”
“这天下百废待兴,只要用心就能干好。”
“宋仁宗与明孝宗,他们还是比较难的。”
刘恒确实是这么想的。
自己接手的大汉土地兼并还不严重。
而宋明此时已经开国已经上百年了。
国家人口众多,土地开始稀缺,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
豪强地主多占一点,百姓就必然多损失一点。
更别提大明文官与地方官僚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固的利益集团。
这种种天时地利都不如自己顺利。
但这人没有手段与见识也是确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朱佑樘不能再用无为之法了。
反而应该像刘彻那样。
铁腕肃贪、整顿吏治、打击豪强。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大明振兴。
当然,这样做肯定不会有什么好名声。
但搞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必然造成民不聊生、贪官横行的局面。
让大量的失地农民变成流民,让朝廷和军队都变得腐朽不堪,从而落下一个好名声,这未免本末倒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