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大明众臣们都面面相觑。
不知道皇帝老子为什么突然就话锋一转,把话题倒引到了欠税的问题上。
朱道桦见到台下诸臣有人脸上露出拉几分惶恐之色。
心里不由得冷哼一声。
他又不是长在深宫内的皇帝。
他可是开国大帝。
当然清楚就凭借一些底层读书人的力量是制造不起来从四川蔓延到中原、西南诸省的大乱子的!
这背后肯定是那些地方上的儒生官僚们的挑拨放任。
他们要借四川之事,攻击新学。
而且时机抓的很准。
就在大明朝要用人之时,而皇帝老子寄予希望的那些新式大学的学生才刚刚毕业,还不堪用的时候。
朱皇帝虽然心急要用新人,但是也知道拔苗助长的危害。
因此第一批的新式大学生都被安排在了基层,也不只是官场,还有一些工厂、大明皇家财团也塞了一些。
但所有人都知道。
这批人虽然现在官位不高,但却是真正的“天子门生”。
未来肯定是要大用的。
只要皇帝坚持这个方向。
那未来新学盛,儒学衰的趋势就不可避免。
因此
这一次四川之事。
可以看作是不甘心的旧文人们的一次反扑。
一次试探!
也不是一下就要取缔新学,而是采用的是小步走的模式,这一次如成功让皇帝退让了,那下一次要的可就更多了!
这些旧文人就可以一点点把科举的考试内容的权力夺走。
这朱皇帝如何能忍。
他别的都能忍。
唯独这个,肯定是忍不下去的。
科举考什么。
这可是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的问题。
若是被这些旧文人得逞了,他这个开国皇帝的权威还往哪儿摆?
朱道桦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双眸如剑扫视群臣。
在这里许多大臣都是第一次看到天天挂着笑容的朱皇帝发怒的。
顿时吓得后背一凉。
终于想起来眼前的帝王的身份.
他可是权威超越了明太祖的新大明的光复皇帝!
是一位开国大帝。
他的虎威,不是轻易可以触怒的
不少文臣都不由得有些心虚的低下头。
“怎么?诸卿家家里面的田地的田税难道也有积欠注缓吗?”
此言一出。
顿时让大殿内的空气更加冰冷起来。
豪户积欠田税其实是古已有之的事情。
所谓注缓,就是注明缓缴减收的意思。
本来这个制度是为了照顾田产微薄的小民或是灾民的。
可以缓交田税,度过收成不好的灾年。
过些年遇到朝廷皇家有什么喜事,要做些德政的话,那这些积欠的田税就可以免掉了。
不过朝廷的政策是好的,下面的人又又又把经念歪了。
自雍正年之后。
“注缓”就完全成为了豪户的特权。
豪户田产千万,但却可以通过“注缓”减收之名规避田赋,其缺额又被转嫁到只拥有微薄田地的自耕农身上。
所谓的“官绅一体纳粮”很快就成为了传说中的东西,只不过是给了大清朝廷手里多了一些可以拿捏地方豪户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