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
作为与旅顺口一海之隔的远东明珠,岛城的风俗语言习惯和旅顺口非常相似,两地都操着极为相似的胶澳方言,人员来往也极为密切,堪称是辽东半岛的“双子城”。
但两者也有明显不同,旅顺受日本影响较大,而岛城则受德国人的影响更多,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德国建筑即可说明这一点。
要知道,德国人当时可是把岛城当做远东模范城市来建设的,从1897年开始,德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在岛城投入了数亿德国马克的建设资金,仅港口和市政方面的建设,就投入了高达1.82亿马克,但投入了这么多,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被日本人赶跑了。
11月18日,顾行健跟随着拥挤的人潮,走下了旅顺口到岛城的轮渡。
刚刚脱离旅顺口的顾行健,心情是极为愉快的,有种如鸟上青天,鱼入大海的畅快感,他很想直接搭火车离开岛城,直奔延安!
但理智告诉他,这种行为并不可取,首先自己在荒尾机关接受过日本人特训的事,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以后难免会招来杀身之祸;第二就是生存问题,众所周知,延安对国统区潜入特务人员的审查异常严格,这么贸然过去,被遣返还是好事,如果被当成特务来个就地枪决,那可就欲哭无泪了!
顾行健是一个现实的人,他明白,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那就要遵守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则,先求生存,再图发展,这在哪个时代都是金科玉律。
顾行健此刻的身份是辽东半岛的一名布匹推销伙计,彼时岛城的纺织业虽然发达,但一些高端布匹,依然需要进口,而辽东半岛日本人的某些纱布厂生产的布匹,比之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不仅质量较好,价格还要低上一成,这也导致了很多布匹商人往来两岸,倒卖高端布匹牟利。
而顾行健此次的接头对象,就是岛城繁华商业区四方路上的一家成衣行。
......
“羡君有妙手,为我具章身。”
名昌成衣行的烫金招牌下,赵明昌倚墙抽着烟,满面的愁容被夕阳掩映的半明半暗,手里还拿着一本破旧的老黄历,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诸事不宜”四个大黑字。
“我就不信,这店还就开不成了!”
赵明昌将老黄历揣进西装的上衣口袋,烟头随手扔在地上,接着用皮鞋后跟狠狠拧了两下,烟头上的余火不甘寂寞的冒出最后一缕青烟,随即湮灭在青石地板上。
赵明昌四十多岁,在岛城四方路上开了一家成衣行,主要经营的就是各类中式长衫,西装洋服,得益于岛城四通八达的海路和近代以来较早开埠,得四海风气之先的优势,生意倒也十分兴隆。
短短十几年间,赵明昌从一间小小的裁缝铺做起,在岛城创下了偌大的基业,这家四方路上有名的“名昌成衣行”,就是他在岛城打拼十几年的最好见证。
但谁都不知道,他的第一桶金并不是来源于那家小小的裁缝铺,而是来自于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