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话说得笃定,但安氏却摇了摇头。
“当年他亦想过给你母亲招一个赘婿,将家中产业交给知雪打理。”
三子当中,窦知雪的聪慧是其兄弟远不能及的,若非因为苏致远,窦知雪的人生当有不同的结局。
这话阿笙显然是第一次听闻。
她一直以为,窦盛康愿意养着窦知进那一府的废物,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更看重儿子能为他窦氏延续血脉。
“你外祖父看重的是血脉,而不是男女。”
“他不是不知道窦知进那一府的无能,但因为他们留着窦氏的血脉,所以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
安氏看着阿笙,一双如秋水一般的双眸带着温和之感。
“你当知晓窦氏祖上也曾拜相。”
阿笙点了点头,她并未打断安氏的话,听着她讲着只有老一辈才知晓的事。
“你外祖父的父亲是央国立国以来唯一一个不及知天命之年便坐上宰相之位的重臣。”
“那时的窦氏风光无二,可谓满门勋贵,你外祖父的好几位叔伯都在朝中担任要职。”
阿笙是第一次听闻窦氏其他族人的消息,她甚少听人提起他们。
“当年窦氏一门广施恩德,受其恩惠的官员和世族至今都还记着从前的恩情,这才让你外祖父如今一届商贾之身还能在一些事上说得上话。”
安氏叹了一口气,“但窦氏那时的荣华却没有延续多久。”
“那一年,窦氏阖族归乡祭祖,却在返乡的途中遇上山匪,一门被屠戮殆尽。”
“唯有你外祖父,因学堂的课业未能随同前去,而逃过了一劫。”
安氏的话轻飘,被听得阿笙背脊发凉,“山匪”二字用得何其轻松。
那年江淮的山火和匪徒,阿笙犹记在心。
“外祖母。”
阿笙斟酌着语言,问道:“当年窦氏莫不是在替天家办事?”
如此年轻的宰相和一门重臣,在世家当权的世道,唯有天家刻意的培养才会有这般的结果。
安氏知晓她猜到了什么,并不隐瞒。
“是,窦氏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
安氏默了默,“但也因此惹了他人的眼。”
“当年窦氏回乡祭祖之事被人扭曲事实报给皇帝,道窦氏满门是携罪证叛国潜逃。”
“皇帝当年听信他人之言,本就对窦氏起了疑心,听了这些,又看了伪证,便怕那些年借窦氏之手所做的事被人知晓,所以让人半路截杀。”
此刻,夏季的热照不暖心底的寒。
“你外祖父后来查得了真相,但却报不得家族之仇,也曾消沉许久。”
“自那之后,他便转而对血脉十分看重,想着恢复当年的荣光。”
正是因为族人被杀殆尽,窦盛康才会这么看重窦氏的血脉,即便是窦荣昌这种如蛆虫般的人也愿意留下。
阿笙从前看不上外祖父的懦弱,但此时她知道,他当年定然是凭着惊人的毅力才能说服自己,装作毫不知情,继续借着天家之势苟活。
一切只是为了将窦氏延续下去。
“后来他等到机会澄清了皇帝对窦氏的误会,凭着天家对窦氏有愧,为自己谋得前路。”
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借着天恩,让侯府将女儿嫁给自己,从此开辟自己的商贸王国。
阿笙低了低眉目,“所以当年,他才会那么果断地放弃父亲……”
因为他知道在皇权面前,任谁都无能为力……
安氏点了点头。
“不过,我依旧不认同他为了窦氏的延续可牺牲任何一个人的想法。”
而阿笙今日正是利用了窦盛康的这种想法才将窦荣昌赶出了窦府。
安氏知晓阿笙聪慧,一点即通,自己最后的这句话,才是想说给阿笙听的。
“亲人之间若仅剩算计和谋划,便如失了背脊,难抗外面的风雨。”
阿笙微微敛了眉目,她扯了扯嘴角,轻声道:“孙女省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