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陪着袁旭逛了一圈晋阳城。
城里商铺林立,街边小贩如云,百姓与外地客商往来,比邺城热闹不少。
陪在袁旭身边的,除了田丰还有邓展。
等到逛完晋阳城,已是入夜时分。
回到府宅,袁旭没有立刻回房去见甄宓,而是把田丰请到书房。
“你对太原有什么看法?”他问田丰。
“高干这几年在并州,确实做了不少事情。”田丰回道:“城里井井有条,倒是省了公子不少麻烦。”
“我好像欠了他个不小的人情。”袁旭撇嘴一笑:“你觉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公子来太原,摆在他面前的无非两条路。其一,与公子为敌力保太原,同时他也会树敌袁家。其二,让出太原保住并州。”田丰回道:“如果我是他,也会选择后者。”
“这么说,人情欠的也没有多重。”
“那是当然。”田丰回道:“高干擅长趋吉避凶,懂得权衡利弊。否则主公有这么多外甥、侄子,为什么偏偏他做了并州刺史?”
袁旭点头,随后又问:“我们来到太原,你觉得最先要做的是什么?”
“公子不是说过,提升农产,增加人口。”田丰回道:“来的路上我曾留意,太原境内有不少荒地,需要实施策略,鼓励百姓耕种。”
“我打算改一改太原的作物种植。”袁旭说道:“粟米产量太低,我想引进稻谷,把种籽分派给百姓。”
“稻谷生于南方,产量好像也不比粟米多很多。”田丰茫然:“公子难道要南粮北种?”
“难道不行?”袁旭回道:“我觉得只要种植方法得当,南方的粮食放在北方耕种,并没有什么不妥。”
他所以这么有底气,其实是因为有着两千年后的认知。
曾经生活的时代,最出名的就是东北大米。
东北到了冬天,气候寒冷,尚且可以种植水稻,太原为什么不行?
“要是作物生长不好,可就耽误了整整一年。”田丰摇头:“公子的打算是一步险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袁旭回道:“不走险着,又怎么提升太原的粮食产量?”
田丰对他的这种看法,抱着不认同的态度。
南方的粮食拿到北方耕种,万一作物没有生长,百姓可就得饿肚子……
地方无粮,则饥荒四起。
一旦闹起饥荒,可不是随意就能够压制下去的。
“我觉得公子还是得仔细想想。”田丰说道:“这一举措,确实是风险太大。”
“其实我不仅要把稻谷引进到太原,还打算引进其他作物。”袁旭说道:“譬如小麦、棉花,以及生长速度很快的鸡鸭鹅。”
田丰倒是知道小麦,却从没听说过棉花。
他一脸茫然:“公子说的棉花是……”
袁旭这才想起,东汉末年,用来纺织布匹的都是蚕丝或者苎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