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贼将狡猾至极,兄弟们并肩上,一起将他拿下!”
一名校尉惊声呼喝,话音未落,这几名校尉便齐齐拍马杀出,将廖化团团围住。
廖化虽然有把握与这三人拼个同归于尽,但想起主公刘禅的计策,心中已有了计较。
于是,在与三名校尉的激战中,廖化故意露出了一个破绽。
他惨嚎一声,装作受伤的样子,然后趁机扭头便逃。
那三名校尉见状,不疑有他,吆喝着拍马追赶。
他们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廖化的计策,只为了引诱他们深入埋伏之中。
一追一逃间,双方已然接近了第二处埋伏点。
刘禅趴伏在矮山的隐蔽处,仔细扫视着下方的一切。
当他确认敌军中并无相貌特殊、气息凌厉之人后,内心不禁松了口气。
他最担忧的就是,一旦敌军中有个万人敌,那他的小命很可能就交代在这里了。
敌人前军骑马,风驰电掣般自矮山下疾驰而过。
而紧随其后的中军与后军,却是由步兵构成,步伐虽稳健,但速度却远不能与骑兵相提并论,只能缓缓向前推进。
这样的兵力分布,对于刘禅军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突袭机会。
他心中暗喜,只要能够把握住这个时机,一举击溃敌军并非难事。
当然,若敌军全是骑兵,情况自会大不相同,但刘禅也会有相应的对策。
此时,敌人中军刚从矮山下经过,刘禅便猛地一挥手臂,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早在山后严阵以待的一千精锐兵士,如同蛰伏已久的猛虎,猛然跃起,悄无声息地冲向敌人。
此刻,刘禅突然想起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每当书中描述大战之时,罗贯中总会用到“一声炮响”。
可实际上,三国时期并没有火炮,而《三国演义》里的“一声炮响”,也并非指真实的火炮,而是作为戏剧性元素,用以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冲突感。
罗贯中通过这种方式,将明朝时已存在的火炮概念借用到三国时代的故事中,这是历史小说常见的艺术手法,用于吸引读者并增强叙述的效果。
正当刘禅神游之际,一千名精锐士兵如同猛虎下山般,悄无声息地冲至山前。
直到此时,他们才齐声怒吼,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天地撕裂,给敌军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慑。
震慑的效果极为显著,敌军猝不及防之下,阵脚大乱,原本紧密的队形变得七零八落。
阵脚乱了,军心开始动摇,敌兵变得惶恐不安,无心应战。
刘禅军如闪电般的突袭,令敌军措手不及。
然而,就在刘禅以为敌军会拼死反击的时候,他们却如同被惊吓到的野兽一般,不顾一切地向前奔逃。
这样的举动,瞬间搅乱了敌人中军的阵脚,使得原本严整的阵势,瞬间土崩瓦解。
敌人的脸上,写满了惊恐与绝望,他们惊慌失措地向前涌动,如同被惊散的羊群。
面对劈头盖脸而来的大刀,他们早已失去了反抗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