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尚书台。
董卓的信清晨便到了雒阳,但由于最近政务实在太多,且都压在李儒一人身上,导致他直到中午才有时间观看。
刚从案牍上拿起,殿外便走进来一人,正是董卓的胞弟董旻。
“先生。”董旻对李儒拱手笑道。
“叔颖何事?”
李儒淡淡问了一句,叔颖是董旻的字。
董旻笑道:“来邀先生去吃酒。”
“吃酒?”
李儒皱眉道,有些不理解。
“非是我请先生,乃是应蔡侍中之邀,去他府上饮酒。”董旻笑道。
李儒将手中书信放回案头,开口问道:“蔡伯喈……他为何无故邀请我等?”
“倒也不是无故。”董旻笑道,“蔡侍中长女即将大婚,今日正是请期吉日,蔡侍中大摆宴席,我与先生都在受邀之列。”
原来是一场应酬啊!
李儒摇头一笑,“叔颖自去吧,我便不去了。”
这时代的博学大儒不胜枚举,但是真要论起来宗师级别的人物,只有两位。
一位是蔡邕,一位是郑玄。
郑玄是两汉经学集大成者,以一己之力统合了数百年来,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争端的学宗。且其人在算学之道的成就,亦是两汉数百年来首屈一指的大能,堪称学究天人!
与郑玄相比,蔡邕则更为全面,天文、律法、音律、经学、文学,无一不精,还曾与郑玄的师弟卢植等人撰写《东观汉记》,在文化上的贡献堪称高绝。
去岁董卓入雒,开始了自己一系列的操作,其中就有征辟名士为自己效力的传统保留节目。
郑玄一生淡泊名利,不曾出仕,董卓当然不会自讨没趣,于是便把目光锁定在了蔡邕身上。
蔡邕当然不想为董卓效力,但董先生拿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你今天不来上班,明天我就去给你上坟!
如此恐吓之下,蔡邕无奈,只得应召前来。
就这样,流亡在外十数载的蔡邕重回雒阳。
说起来,董先生虽然粗鲁了一些,但对蔡邕的确很够意思。
见名士蔡邕肯给自己面子,董先生大手一挥,给蔡邕封官进爵。三日之内,遍历三台,升官速度比坐了火箭还快,瞬间成了雒阳城内炙手可热的新贵。
最后被董卓拜为侍中,可以说是董卓集团的半个自己人。
前些日子,蔡邕与河东卫氏联姻,准备将自己的长女蔡琰嫁给卫仲道,今天正是请期之日,故此邀请董旻、李儒等人赴宴。
所谓请期,是六礼中的一项,作用是定下成亲的吉日。
见李儒不打算去,董旻凑上来满脸关切道:“先生勤劳公事,但也要爱惜身体,万一你累垮了,兄长身边将再无智囊。”
自入雒以来,李儒越发忙碌的同时,进食却越来越少,人自然肉眼可见地瘦了下去,这让他本就高大的身形看上去形同骨架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