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潜等人在阳城停留了二十三天,这期间,他和司天监的技术官吏们,重新标定了朔日、望日,成功将月食的预测精确到了一刻钟之内,顺带着还重新标定了阳城的纬度,并且正式将圆周为三百六十度这个概念给确定了下来。
前几项工作,虽然耗费了一些时间,但是,由于观测目标都非常直接,所以结果很容易就被大伙所接受。但是后两项“顺带”产品,说服司天监的技术官僚接受,却让张潜花费了不小的力气。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人们的数学概念,完全来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在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之中,将地球视为静止点,太阳饶着地球转动。则全年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天阳每天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刚好标记为一度。
所以,古人以为,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乃为正圆。天竺僧人提出来的圆周为三百六十度,则为歪理邪说。(注:三百六十度概念,其实是个数学概念。而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则是观察结果。)
张潜虽然职位比那些七、八品技术官僚都高,资历和威望,却不足以强行压着别人接受自己的理论.更无法用实际观测结果来证明,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而不是纯圆。所以,在一开始时,他极为头大。然而,当他将三角函数引入了计算当中,所有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任何一个时代,科技工作者都是最较真的一批人。然而,当他们发现了某个新概念或者技术,能带来巨大便利之时,他们往往又是最不固执的一批人。在尝试着用张潜拿出来的三角函数理论,重新计算了一些天文观测结果之后,司天监的技术官吏们,很快就被这个理论所征服。于是乎,周天与圆周有别之说,就被官吏们自动“领悟”出来。
如此强悍的变通性,令张潜这个穿越者,都佩服得直挑大拇指。
按照司天监官吏们的领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乃是自然,几近于道,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圆这个概念,却是人为设定。人为设定的东西,注定达不到自然之完美,所以,标定圆周为三百六十。
于是乎,圆周为三百六十度,三角形的内角和,则刚好为一百八十度。如此,计算日影,圭距,星差,皆事半功倍!
于是,在场的司天监官吏们一致决定,对太阳黄道同时采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和三百六十度两种标称,以示对上天的尊敬。而大伙今后在其他各种天文计算和观测之中,则果断向三百六十度标定方式靠拢。(注:开元年间,僧一行在制定大衍历之时,也是这么干的。宣称周天三百六十五,实际计算月球黄维则采用三百六十)
这一变通令历法修订工作一日千里。《麟德历》很多偏差,通过改变圆周度数,就能直接修正。而修正后的结果,与《紫金历》即便不完全相同,差别也小到可以容忍范围之内。如此,用来解释《麟德历》的《易经》理论,就可以直接往《紫金历》上套。两种历法之间的偏差,只能看作计算参数和观测精度上的差别,“指导理论”却可以认为完全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