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谁让你一直藏着掖着不吭声?这等军国重事,你这不向朝廷反应,这是在误国啊。”杨嗣昌也笑着道。
“怎么了,文弱?”冯紫英没想到杨嗣昌并不清楚水西和永宁也有问题。
“紫英,水西和永宁两地土司也有问题?你这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杨嗣昌急了,好像连自己父亲也没有提到水西和永宁两地土司啊。
“这两地土司有没有问题我不好说,但是你可以看看他们相距有多远,一旦杨应龙真的反叛,水西和永宁,能不能稳得住?”冯紫英反问,“有些事情,恐怕都需要考虑到最糟糕的一面,这些土司都是养兵自重,随时窥觑着朝廷虚实,实在难以让人放心啊。”
“紫英,那也得有个依据吧?凭什么你要说是水西和永宁,那一片还有水东和思州,你却不提?”杨嗣昌可没那么轻易被糊弄住,沉声问道。
冯紫英没想到杨嗣昌如此难缠,他能说这是前世历史带给他的记忆,奢安之乱之乱和播州之乱是他能回忆起的晚明西南两大叛乱,播州杨应龙不用说,这是朝廷早就盯着的,但是水西和永宁的安奢两家,他就只能说是牵连出来的了。
王应熊的线报也证明了水西的确和播州是有密切往来了,大周不再是大明,而播州和水西之间的关系也不能沿用前世记忆来定性了,而只能用利益牵缠来判断更为稳妥。
“要说都有可能,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州田氏早已经势弱,而且对朝廷也十分恭顺,至于水东宋氏情况也差不多,你自个儿可以摸一摸情况啊,看样子文弱你是准备去兵部?”冯紫英颇感兴趣地道。
像他和杨嗣昌、黄尊素现在都是翰林院修撰,但是三年期满,既可以留翰林院,也可以转任六部和司院寺,甚至可以下地方,杨嗣昌和自己不一样,肯定不会下地方的,六部估计应该是首选,只是冯紫英没想到杨嗣昌最终还是选择了兵部。
杨嗣昌迟疑了一下,“我有此想法,但是最终还是要看朝廷如何决定。”
这话不过是一个遮掩,虽说新科进士三年观政期满都要由吏部根据各自表现来决定去向,但像杨嗣昌这种超级官二代,不但父亲在朝中上升势头正猛,他本人又是一甲进士,自然会安排稳妥,征求对方意见也是应有之意。
正如冯紫英一样,最后要确定去向时,齐永泰和乔应甲他们也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前世历史中杨嗣昌虽然是以在大明兵部经历闻名,在扑灭明末农民起义时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但是其仕途起点却非以兵事开始,而是在礼部和户部,尤其是户部颇有建树,不过现在是大周,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如同前世历史一般了。
头其实其父杨鹤在平定西疆叛乱立下功勋,荣获升迁,估计这也让杨嗣昌增添了对兵事方面的兴趣,才会开始着眼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