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彦并没有回答陆呦,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她身上,在李琮、耶律洪禄以及女真皇帝身上,她不能轻易妄言。
事实也是如此,颜彦接到陆呦的信件时,皇上也接到了陆呦的奏折,故而,他在次日的朝堂上讨论起这个问题来。
朝堂上依然分为分成了多派,好战者见陆呦这么轻易又拿下了女真,便有意收服女真、蒙古、契丹、西夏,把大周的版图扩展几倍,成为一个像盛唐时期那样的太平盛世。
主和者则认为,大周还是维持目前的现状为好,燕云十六州也收回来了,辽国和西夏、女真等邻国也主动求和了,这个时候理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解决百姓的温饱上来,毕竟这些年大周因为战乱把家底都掏空了,百姓们的日子还很难,国库也同样空虚。
中间派的人则提出一个折衷方案,认为再打下去把女真和蒙古拿下委实有点费劲,不若让他们和辽国、西夏一样称臣,做大周的附属国,每年向大周岁贡。
还有一部分人则保持沉默,既不主战也不主和,两不得罪。
朝堂上没有争执出一个结果来,下朝后,李琮又把三位丞相和兵部尚书以及户部尚书叫进了南书房,他想听听这几位文官之首的意见。
因为方才在朝堂上,这几人也都不统一,兵部尚书赵平是主战,户部尚书石存裕则直接列举了户部的库存和每年的进账,随后又拿西南那边说事,因着朱韬的缘故,苗人那边很多部落联合起来闹独立,这一年平乱就花费了大周不少兵力和财力,主要是那边都是山林地区,又是湿气又是瘴气不说,交通还很不便利,因此,白白损失了不少兵力。
而南诏、吐蕃还有南越等地知道苗人叛乱闹独立,也跟着挑事,时不时地捣捣乱,因此,石存裕委实不赞成对女真和蒙古用兵,毕竟正式开战的话,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都未必能完全拿下,他认为大周的百姓们已经苦了这么多年了,也该让大家过几年安稳日子了。
王实修也不赞成打,他考虑的倒不是大周的国力能不能撑起这场战事,也不是大周的百姓日子苦不苦,他考虑的是那些蛮荒之地就算并入大周的版图也未必能给大周带来多大的好处,一是这些游牧民族本就桀骜,就算做了大周的子民多半也不服管,多半也会三天两头闹事闹独立,他们已经有了苗人这个前车之鉴,这教训还不够?二是那些地方本就贫穷落后,农业、手工业都不发达,他们养活自己尚且费劲,别说给朝廷贡献税赋,只怕朝廷每年还得拿出一大笔税赋来填补他们,因为并入大周版图就是大周的子民,朝廷没有道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挨饿不管。
因此,这门生意不合算。
当然了,王实修还有一点私心,他不希望打仗是盼着自己儿子能早点回来,他也一年年岁数大了,也想含饴弄孙共享天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