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收拾后,曹卫东终于坐在沙发上,由衷的舒了口气。
他看着私家露台上玩闹的娄晓娥和娄思东,以忽然有种心满意足的感觉,觉得这一生就这样,老婆孩子陪伴在身边也挺好。
但是很快,曹卫东就将这个念头赶出脑海,并且强迫自己思考起来。
不管他愿不愿意,彼时的港城都是一个无比残酷的决斗场,赢者通吃,失败的人就只能被迫成为“养料”,压榨自身,供给对方。
他现在不是一个人。
留在蛇口公社等待自己的徐爱国和陈雪茹。
留在通泉市的义父义母,丁秋楠,以及自己一手创办的振华能源厂。
还有四九城里的亲朋好友。
他们都在等着自己。
现在摆在曹卫东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
不断积累财富!
提高社会地位!
成为人上人!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未来那个波澜壮阔的黄金年代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并且帮到那些自己爱的,以及爱自己的人们,为祖国发展效力。
曹卫东思来想去,觉得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快速融入港城的高端社会圈层,积累人脉,为创业做准备。
只不过自己虽然立下了一掷千金,到港城寻找投资机会的实业家。
但贸然拿出大笔资金,还是很容易被有心人盯上的。
到时候说不定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曹卫东需要一份合适且体面的工作作为掩盖。
经过一番斟酌后,曹卫东确定了自己的职业。
作家!
通过写作,可以迅速积累财富和知名度。
而且他肚子里有太多的墨水。
不怕拿不出好的作品。
反正就是当个文抄公嘛。
世上文章一大抄。
这事不丢人。
.......
曹卫东入住壹号套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大堂经理整理出港城最近一个月的报刊,并且送到壹号套房。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是阅读了。
通过这些报刊,曹卫东大致了解到港城文坛的发展情况。
由于港英政府出于统治考虑,并没有扶持港城的文学事业,因此古典文学逐渐没落。
可人民对文学的需求还在。
因此不少文学作品流入民间,开始迎合普通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这种大环境下,反而促成了港城文学向商业化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金钱主宰一切,不支持文化事业的殖民地,如果要用笔杆子来养活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作为买者的大众妥协。
读者们喜欢看什么,作家们就写什么。
因此,港台流行小说遵循资本主义供求关系的原则,以买方为立脚点,尽可能满足有钱有闲的读者的好奇心。
而这其中,港城的报纸杂志最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
因为它们是文化的载体,又是赚钱的组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