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脸通红口齿不清地背诵了“玛丽有只小羊羔”等,然后十分认真地行了个屈 膝礼。在博得了大家的一阵掌声后,她红着脸,高兴地坐了下来。
汤姆·索亚十分自信地走上前去,背起了那千古名篇《不自由,毋宁死》。他慷慨陈 词,不时还大幅度地做着手势,
可背着背着中途就接不上了。怯场症像魔鬼一样攫住了他,他两腿发颤,似乎有窒息之 感。所有在场的人确实替他捏了把汗,可没人吭一声,这让他觉得比同情他更难受。到后 来,老师皱起了眉头,汤姆这下全完了。他结结巴巴要往下背诵,可过了一会,便好像只斗 败的公鸡一样溜下场去。台下的人想鼓一两掌,可掌声刚起就消失了。
随后有人背诵了“那个男孩子站在燃烧的甲板上”,“亚述人走来了”等一些名篇。接 下来的是朗读表演和拼写比赛。寥寥数人的拉丁语班背诵时显得无比自豪。最后晚上的黄金 节目终于到了——姑娘们自己的“独创大作”。大家一个接一个走上前站在讲台边,等清完 嗓子就拿出稿子(用鲜艳的缎带扎着)念起来。她们个个念得有声有色,十分卖力让人都觉 得有点不自然。文章的主题都是她们的母亲和祖母们在同样场合下早已发挥过的。毫无疑 问,由此可以追溯到十字军时代她们家族的母系祖先们,人人都用过这类主题,《友情论》 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昔日重来》、《历史上的宗教》、《梦境》、《文化的优点》、 《政体比照论》、《伤感》、《孝道》、《心愿》等等。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有三个:一是 无病*,故作悲伤;二是堆砌词语,滥用华丽词藻;三是特别偏爱一些陈词滥调。此外, 这些文章有个显著特点,也是它们的败笔之处:就是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有一段根深蒂固的说 教词,好像断尾巴的狗一样,令人难受。她们的“独创大作”不管涉及到什么内容,她们都 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让人思索以便获得道德或宗教上的启示。在众目睽睽之下,这种说教虽 然给人以假话的感觉,但这种风气还是消除不了,时至今日依然如故。也许只要世界存在一 天,这种毫无诚意的说教就永远消灭不了。在这个国度里,有哪所学校的女生不觉得非在文 章的结尾加上一段说教词不可呢?更有意思的是你会发现越是不守规矩、不太信仰宗教的那 些女孩,她们的文章写的就越长、越虔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