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这话,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并没有对是否和建虏和谈之事做出正面的回答。
不过崇祯皇帝在问过之后,心中已是有了主意。要是再耗下去,大明也耗不起啊!
于是,郎有情妾有意的情况下,大明和建虏双方很快就开始了和谈。这一次,建虏出奇地谦卑,提得要求也不多,让泱泱大国自居的大明官员都感到很满意。如此的情况,让一向无责任乱喷的御史言官也满意了好多,异议之声便少了。
其实,他们在潜意识中把这次和谈与上一次的和谈做了对比。在上一次和谈中,建虏跋扈、嚣张,动不动就威胁要打,提出的条件更是苛刻的没谱;
而相对来说,这一次建虏不但态度非常好,要求还很低,只要过冬的粮食就成。这要没吃的,那与其饿死,不如再和大明打下去,也就如此而已。
双方在粮食多少的问题上谈了几次后,便达成了协议。刚好大明筹备了一些勤王军的粮草,便送了一大半给建虏。
这事倒也不怕建虏反悔,那奴酋皇太极可是在协议上签字的。作为一方大势力的首领,要是言而无信的话,那就太下作了。手下的其他势力就会心寒,不利于内部团结,更不利于树立权威,因此反悔的可能性非常小。
事实上,皇太极也确实没有收到粮食就反悔的打算。在山海关前交接粮食后,他便打算收兵回去了。
只是临行前,他交代镇守山海关的多尔衮,一定要小心明军的偷袭。他们想夺取山海关心思,用脚趾头想想都能知道。至于孙老头在修筑围墙的事,就让他们修好了。反正占据了山海关,大金就占据了主动权。
另外,他还从沈阳特意招来了宁完我,范狗儿两个汉奸,命令他们潜入明国京师。摸清叫天军和明国的关系。最好能刺探到那种威力巨大的火炮是怎么造的?
说句实话,皇太极是不信叫天军会投靠明国。去明国京师谈判的使者虽然被盯得严,不过多少都能知道点京师的事情,并没有回报说有叫天军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