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明代中前期的造船能力很是惊人,刘君韬记得在《成祖实录》中的不完全统计,明永乐时期中的十二年期间,大明各地就造了两千七百三十五艘海船,非常的惊人!
明代造船除数量多以外,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船体增大是船型名目繁多。明代船舶最大的,要算郑和下西洋的大型宝船,长肆拾肆丈肆尺,阔壹拾捌丈。根据明朝规定的斛斗称尺制度当时的一尺相当于后世三十一厘米,依此换算,大宝船的长与宽约为一百三十八米和五十六米,载重量约为两千五百吨、排水量为三千一百吨。
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在其著作《西洋番国志》中,说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这样的巨舶,不仅“盖古所未有”,而且达到了十九世纪以前世界上木帆船的顶峰。
刘君韬对于大明宝船也很是向往,甚至还一度想要在山东镇日后准备筹建的船队中,打造一支以宝船为根基的大型舰队。
宝船这样的巨型船舶如果全部装上火炮,那火力将会非常恐怖,绝对可以制霸大洋!
当然,此番商部订购的八艘海船肯定是没有这样的宝船,一者是商部的财力暂时有些不足,再者便是宝船太过扎眼,对外无法交代。
而且,刘君韬还知道按照后世《明史职官志工部》的分类,把明代的船只分为江海转运的漕船、江河交通的杂用船和海防备倭的江海兵船三大类。
具体到明代的海船,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型,即广船型、福船型和沙船型。
凡属海船,无论是民船,还是战船,都属于这三种船型。
其中,广船因广东所造而得名。
首尖体长,吃水较深。梁拱小,甲脊弧不高,有较好的耐波性。结构上,横向以密距肋骨与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和大维持。造船材料为茘枝木、樟木和铁栗木(乌婪木),坚固耐用,但材料来源困难,且造价高,有碍于其发展。
广船侧前方装有能垂直升降,伸出船底之下的摔板,起减摇和稳定航向的作用。舵板上开有成排的茭形小孔,使操舵省力,又不影响舵效。
大型广船的中桅和前桅均向前倾,上悬布质硬帆,篷杄较粗目排列稀疏。在中、小型广船上备有橹、桨。广船破浪性能力好,利于深水航行。
福船因福建所造而得名。
船有四层,下层装压舱石,第三层放置淡水柜,第二层住人。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尾封结构呈马蹄形,两舷边向外拱,有宽平的甲板,舷侧用对开原木厚板加固。
造船用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有些福船首或尾有活水舱,舱在满载水线附近有孔。当首或尾在浪中下降时,水流入活水舱,上升时,水又缓缓流出,使船上升速度降低,以达到减小纵摇的目的。
福船的破浪性能好,宜于海上深水航行。福船还派生出一些船型,如哨船(草撇船)、冬船(海沧船)、鸟船(开浪船)等。
沙船是起源于上海祟明的一种平底海船。沙船的特点是:底平方头方艄,利于行沙,少搁无碍,吃水浅,受潮水影响小,船宽稳性大,有披水板、硬水木和太平篮等减摇设备,多桅多帆,快速性好。由于沙船船底平,不能破大浪,故主要航区是北方海域。
按照刘君韬的估计,此番商部订购的八艘海船,多一半是福船样式,毕竟广船价高、沙船不利于远海作战。
果然!
刘子安说道:“总镇,这八艘海船都是福船样式,虽然数量有八艘,但是都不算太大,四百料左右。”
刘君韬心中也是换算了一下,明代一料大致相当于一石,约合一百斤左右。
这四百料就是四百石,排水量大概在四十吨,再加上船上的帆具、装备、绳索等,估计有五十至六十吨的排水量。
“也相当于后世巡逻艇了!”
刘君韬暗道:“我就不信,八艘装备了火炮和鸟铳的巡逻艇,还干不过区区海寇!”
于是,刘君韬便对刘子安说道:“这样,明天一早,咱们再去一趟东平岛,本镇要看一看冯祥的真本事!”
次日一早,刘君韬便带着刘子安,率领两百名重甲铁骑出发,朝着青州府安东卫赶去。
经过十一天的飞驰,刘君韬一行赶到了安东卫,一众并没有在卫城内休息,便直接在驻守把总的安排下乘船出海,于当天抵达了东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