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两个人都听出一些门道了。
这上面可以做出很多文章,当然收益也归了汴州官员所得。因此刘顺怕王画意识到这个问题,下意识地跑下河堤,将王画劝上来。
张九龄却问道:“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你也说了,这些碱地开垦的时间并不能太长,连朝廷对这些碱地都采取了置若罔闻的态度。而半碱地大多又是有主之地。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你忘记了一种作物,虽然碱地上产量会降低,但同样还是有收获的,特别是洪水淹没过后碱性降低。而且碱地并不是不能根治的。”其实大的根治就是乘现黄河沙化现象不严重,从上游开始一直到关中,减少百姓开垦,与对植被的破坏。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现关中有或者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方。将百姓迁往宽乡?朝廷会同意么?相反,为了拱卫京城安全,还多次迁百姓到关中居住。
因此王画说了治标的方法:“碱地主要就是积盐形成的。因此只要脱盐,就会还原成良田。我刚才说过碱地形成的原因,它是因为水分积存下来的。只有兴修水利,使土壤里的水分流动起来。同时使土壤中的下行水流大于上行水流,导致土壤脱盐。还有鼓励百姓使用发酵庄稼肥,利用发酵肥中的酸性,直接改良碱地。”
后面一条又让两个人听得不大明白。王画也不会解释ph值的。
“当然,我们不是断掉汴州官员的财路。如果汴州变得加富裕,同样比起政绩来,他们还会要后面一点的。还有,如果我说能将碱地变成良田,至少可以获得一批财源,然后又用这个财源,发给百姓兴修水利。这就给了他们一条渔路。因为兴修水利,进一步改良碱地。这个效应互相衬映,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还有,因为一些地方低洼,有少数地方是沼泽形态存的,有了钱有了劳力,又可以圈围起来,形成良田。这个良田又可以产生的财源。管这样做平时是得不偿失,甚至不够劳力的成本。但我们现是做什么?使灾民有一条活路。如果直接将钱与物资发放到他们手中,反而养成了一种懒性。”
后面一句话王画没有说,人是**是没有止境的。如果养成这种懒性,加可怕,以后朝廷稍有不能让他们满足的地方,反而容易会积累成大的怨气。因此,授之以渔,不是授他们物资与钱,而是让他们都有事可做,都有薪俸可拿。这才是稳定的佳道路。
“孤明白你的意思了,这样一来,因为获得大批良田,朝廷可以得到一些税务。还有,本身兴修水利,就可以请求朝廷拨款。朝廷出一笔费用,再加上得的土地,或者可以交给朝廷安抚贫民,或者操作一下,通过‘捐助”,得到一笔款项。又可以作为薪水,募集灾民参加水利与圈堤工程,也等于帮助了灾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