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路平安的《1937》也是“送信”,把原版传递撤退命令,换成了传递消息以及“胶卷”。
主角是南京守军的一员,南京失陷,日军开始大屠杀,主角开始跑路,途中遇到某个将死记者,委托主角要把拍摄到的罪证一起送出去。
一路经历艰难险阻,同伴死亡,自己也一路上目睹了许多惨无人道的屠杀现场,最终逃出了南京城,把城内消息和胶卷送到城外长官那里。
同样是简单的故事。
为了长镜头,不能太难。
但同样会有升华。
原版接到主角传达的命令的军官会对主角说:今天传令撤退,过几天又会有新的命令下来,是进攻。
寓意着小人物在大势下的无力,千难万险送达的命令起不了太大作用,小人物改变不了大局却被大局裹挟。
而路平安则是聚焦在更大的地方,到时候军官会对主角说:日军的记者比这里的伤员还要多,南京,不是最后一次。
主角听后,把胶卷交给一个受伤记者怀里抱着的小姑娘,然后拿起了枪。
寓意着小人物千难万险传递的消息对战局和话语权的改变似乎没有太大作用,也寓意着当时以及未来国际局势下,没有话语权的被侵略者的无力感。
除此之外,这个故事也有了升华,那就是胶卷的传递过程,从南京城里的记者,到同伴,再到主角,最后到城外记者的小孩子手里。
用小孩来表现,寓意着下一代的“我们记得”。
简单故事,主要是为了一镜到底拍摄服务,但同样会照顾到故事性。
相关场景也会借鉴原版。
比如熊熊燃烧的大火中的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宗教、校园等建筑。
照明弹下形成的梦幻光影所照亮的断壁残垣以及尸体。
被拦腰截断,但依旧盛开的满园樱花,这里会改成梅花。
冰冷河水里泡发的尸体,以及他们身上的花瓣。
如“战地游戏”一般的沉浸式视角。
阵地前沿的奔跑。
诸如此类的视觉和艺术表现都会保留并作出合适的元素替换。
所以现在路平安真要是能把这玩意儿拿出来,不用说了,那就是技术、手法、艺术等方面的超前且完美的集合。
借着超标准的电影技术,把故事搬上国际舞台,国际电影界不会视而不见。
到时候没准还能引领一波电影技术。
比如星辰的摄影机相关技术就能借此实现大推广。
话说回来,同样是简单的故事,做好剧情和寓意的吻合,结构便完成了小半。
剩下的大半,就看具体实施的了。
只是,想要拍出这样的电影也的确很难。
哪怕是伪一镜到底,难度也是超量的。
比如剪辑方面,原片20多处让人看不出来有剪辑痕迹的剪辑点,将影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长镜头。
这次路平安也是一样的,剪辑点必须要毫无痕迹,这对剪辑师张一凡来说不要太兴奋,但安排剪辑点的难度也是令人头皮发麻。
摄影方面,金手指给的“摄映技术”已经解决了拍摄器材问题,但使用起来还需要磨合,而且要是原型机坏了,就得耽误整个进度。
这只是机器的,如何摄入符合标准的影像对摄影师来说同样是巨大的挑战。
宁昊是这次的主摄影师,他一脸严肃,这个难度对他来说的确大地可以,生平仅见。
但想想真要能搞定,甭管能不能拿到奥斯卡提名,这也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
灯光方面,这同样是一镜到底的最难点之一,因为在户外,所以光线绝不能乱,这对灯光部门的考验是无比巨大的。
还有服装,这次《1917》被路平安改编成《1937》,相关服化道想要吻合历史,尤其是军事相关的,星辰目前没有涉及过此类制作,考验也极大。
还有爆破、置景、配乐等各部门。
每个人的头都大得厉害,演员方面目前还没定谁主演,但张颂文等人肯定要参演的,所以他们也都是跃跃欲试之中带着无比的艰巨感。
但再艰巨,也还是要做的。
毕竟技术流电影,代表的就是难度巨大。
艺术很主观,但技术是客观存在的,要是没点难度,人家凭什么给你提名?
如果能顺利拍出来,这对自家工业的整合能力以及团队的能力也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相信到时候哪怕拿不到提名,实际上收获也足够了。
当然真要到时候电影完成度足够,但连提名也没有,那《1937》也会成为世界影史上一个必被提起的大事件,这会比得奖的宣传效果都要好。
意识到这一点后的众人战意燃烧起来了。
所以现在大家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尽全力把路平安的变态创意给具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