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想:“你觉得年轻人不太喜欢那些台词?比如和地面的对话,还有最后和刘启的?”
“我没法代表年轻人说啊,从我观察来说,那样一个时刻,画面比语言更讨喜,哪怕你做一些蒙太奇闪回,做一些特效的烘托,然后再迎来一个壮烈的时刻,可能都比一个长对话来的更好吧——而且对话的设计,似乎也没有一个塑造人物的作用,比如可能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突然喋喋不休,或者吱吱呜呜、唠唠叨叨,可以显示他即便在做一个伟大的牺牲,内心也还是有一个人性的情感在那里。但是从导演和剧本的设计来说,并没有这个考量,那在那里放一段,好像意义不大。”
吴金这回沉默的更多了一点,脑子里显然在迅速,和自己的了解对比融合,找出矛盾点来。
“啊,你好像是希望减少人物关系的着墨?”吴金突然发现自己的一点小疙瘩,季铭作为剧情类补充加入到剧本修改队伍,但好像,除了加强了一些戏剧的逻辑性和冲突性,他还剥离了不少情感部分的情节,这似乎挺矛盾的。
季铭乐了,这个问题,还算是他的进步——尤其是跟朔方老师,还有郭导深入交流之后,他也有一些改变。
这戏是个特效戏,情感不能没有,但不是主菜,它应该是高效的,流畅的,简练的,而不是需要一个绵密的完全合理的人物网——其中有一个例子,救援队长王磊牺牲自己,救了韩朵朵,为什么,因为剧本里有他在一路上把韩朵朵视作自己死去的女儿,很好的一个铺垫,但是可以删掉,因为不重要,也不需要,王磊是个很正面的军人形象,牺牲自己拯救别人,足够合理了。
另外一个例子,在老韩死去,刘启重新获得车辆之后,李一一想要继续执行任务,被刘启否了——因为他要带韩朵朵回家,但是往前开的过程中,他在冰崩之后的窗外,看到了十四年来被冻结在那里的人群——当年,就是他们在水里手手相传,把韩朵朵送到了老韩手上。
这是刘启心理转变的关键——他决意帮助李一一去苏拉威西。
“太多的类似表达,会让戏拖沓,一个特效片,一个商业片,无论是感官刺激还是情绪刺激,爽,震惊,哭,感动,都是短暂的,我们需要让这一切流畅地走下去,让观众当时来不及去质疑,看过之后能够认可这些处理——这就是标准,我们讨论出来的,这个片子中剧情去留的标准。”
季铭喝完了一杯胖大海,吴金喝完了他自己带来的青啤,然后留下垃圾走了。
过分。
当郭导发现吴金没那么困惑之后,才知道他们俩有过一次秉烛夜谈,问到季铭,季铭只说吴金太不讲究了,跑来喝了一堆啤酒,走的时候罐子都不拿走,搞得他房间都是味道——啥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