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我重写了家族历史
一桩桩、一件件事,他必须记清了。
“赵嘉树?”徐从思忆起这个人,点了一下头,又摇了两下,“赵嘉树他是赵家的少爷,和我算是暂时的一路人,朋友,或许可称之为朋友吧。至于小师弟于青,他上一次没有考过,这一次考上了……”
吴昊用手机备忘录将这几件事记下。
“到了中学堂,学业增加之后,太爷爷,你还继续两头跑吗?”
吴昊又问道。
中学的课业无疑会比以前的初小、高小要繁重许多,假使两头跑的话,分身乏术,不仅更累,亦会耽搁两边的事。然而以老爷子当时的家境,他又觉得老爷子应该不会放弃在县公署当科员的这份工作。
如老爷子先前所说,入了中学堂,每月交纳的学费都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丢了工作,今后上学都是一件难事。不单因其体面,在社会中有地位。
然而令吴昊意想不到的回答出现了。
“没了……”
老爷子回道。
……
……
民国二年,九月。
华盛楼。
二楼,包厢隔间。这种包厢是一排排的小隔间,约有二十平左右,用木板隔着,上面垂了帘子。透过帘缝,就可看到一楼的戏台。
“今日我找大家来呢,是为了给徐兄庆祝。庆祝徐兄成功度过升级考,升入中一,今后与我们在中学堂一同学习……”
八仙桌,赵嘉树坐在坐北朝南的主位,起身,捧起酒盏对在座的几个长衫学生敬了一下酒,笑道:“今后我们就算是同窗了,若徐兄在各科上有什么碍难之处,也可请问在座的同学,远民,你的法制学最好,日后希望远民你多多指教我等,政欣,你对博物学多有钻研,还有兴民,你的天文学亦在学堂聂足以称道……”
在座的只有五个人。除了徐二愣子之外,都是以前赵嘉树在学堂的好友。或者说未入学堂之前,从父辈那里起始,打小的交情。
“嘉树兄你这是哪里的话,咱们是同窗,共同扶济是应该的。”
钱郑欣碰杯,喝了一口酒。
“徐兄的各科学业都不错,现在我们指教徐兄,说不定改日就是徐兄指点我们了。”
“连续两次升级考都成功了,虽说有初小、高小各科简单的因素,但这和徐兄的聪颖是分不开的。几年学文,就有如此造诣,要是搁逊清那会,说不定徐兄还能混一个祥瑞的名头。”
“秀才不说,但过府试捞一个童生……或许可行。”
一旁的孙家两个兄弟,孙远民、孙兴民亦是开口附和。
自从徐二愣子到赵家拜访伊始,大半年以来,因是同等的年纪,赵嘉树又是年少老成,久而久之,二人也算是称兄道弟了。同样,和赵嘉树一起厮混的小圈子,也将徐二愣子吸纳了进去。
中学堂按照学部的章程,共有十二门科目,分别为修身、读经讲经、国文、外语课、历史、地理、算术、博物、格致、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每周上课三十六小时。
不过弘文学堂还是保留有了早年间的分斋教学,分了格致斋、时务斋、经学斋等,这些斋入了学的学生可挑选其一加入,日后在课业亦会呈现出侧重于某一斋的现象。这也是弘文学堂为了呼应前几年学部下达的仿德意志学制变通中学课程,实行文、实分科,文科重经学,实科重工艺。
所以中学堂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偏好某一学科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结成小团体,互相讨教,取长补短。
今日赵嘉树入场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与此相关。
“前几日,李先生改编了一部英吉利的戏剧,《十二夜》,是莎士比亚的剧,我打算邀请几个女校的学生,咱们一起表演,等开学会的时候,保管能赢得满堂喝彩……”
孙远民捏了几粒花生米,嚼了两口,转了一个话题,说道。
李先生,是中学堂教英文的先生。
徐二愣子虽不认识这位姓李的先生,却也见过。
“女校学生,会不会太大胆了?”
“要是被学董批评就不好了。学董可是前清的举人,这种腐朽的儒生可见不得男女同台,一同演戏。还是换个戏剧,另找一个吧。”
钱郑欣有点担忧。
“怕什么?”孙兴民提了高音,“连老夫子都逃出了学堂,要是学董批评咱们,那他就是封建,讨不了好。文庙都不见得有人供奉了,香火稀的很。又不是男女同校,只是演一场戏。”
如清国时,学堂学生羡艳先生留的东洋小平头一样。越是破除封建的教条思想的行为,就越是受人追捧的新潮。英吉利是列强第一,追捧英吉利国的戏剧,亦是新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