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迪岛,希干希纳机场。
埃尔文作为军团长,在此巡视。
他们的战机,全部被运送到了此处,一共339台战机,这是他们自两年前制造出飞机以后,所生产的所有战斗机。
这些战斗机的性能,局限于帕拉迪岛和世界的工业精度、材料限制,依然存在许多的缺点。
比如最基础款的一型战机,只能承载两个人,一个驾驶员,一个观察员,战机上无法搭载武器,只能通过观察员,手持机枪,或者对地面手动投掷炸弹。
二型战机,则是类似三年前,他们在雷贝利欧使用的载人飞机,有一个储物仓,可以当做轰炸机使用。
但二型战机的数量不到八十台,无他,成本和技术要求都太高了。
核工业区开工后,岛上百分之五十的资源,都倾斜到了核工业区的建设,岛上约100万的人口,除去不参与生产的士兵,剩下的人,再减去参与到核工业区建设,负责基础民生方面的工人后,剩下的可用熟练工人,寥寥无几。
工人们既要承担飞机、战舰的制造,还要承担武器和弹药的储配和调制。
哪怕有巨人的帮助,他们能制造出这么三百余台战机,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一型战机的续航,大约只有八个小时,飞行距离很受限制。
一型飞机哪怕想要斜穿帕拉迪岛,都需要三个小时,所以想用一型战机对付联军,只能等待联军靠近以后,再从希干希纳机场起飞。
二型战机携带备用燃料的续航,能达到四十小时,然而帕拉迪岛四面环海,和大陆相距甚远,光是从帕拉迪岛飞到马莱,就需要三十个小时,对飞行员来说,那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他们目前的国力,根本无法在建造核工业区的同时,制造航母,发展时间和劳动力限制太大了。
帕拉迪岛对外界投放传单时,全都是从帕拉迪岛起飞,燃料耗尽后,再通过气囊减速降落到海上,由舰船进行回收。
外界,他们没有可以供飞机起飞的合适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