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对李贤用沛王的称号,雍王封号不承认!
“你,你,”李治终于回过神,气得全身都哆嗦了。
朱敬则不理他,继续往下说道:“臣观陛下所为,永徽时尚可称为小治。以后一年不如一年,现在简直是一个昏君。不但是一个昏君,连一个父亲都做得不称职。陛下,臣问你,沛王天资很高,臣知之。沛王三四岁时,陛下曾对司空李绩说,此儿已读《尚书》、《礼记》、《论语》,背诵古诗赋十余篇(牛!),那时候看经领览,就开始过目不忘。又爱读《论语》中贤贤易色,陛下问何为如此,乃言**此言。于是为陛下所爱。只是臣不知,治理天下,是以仁爱治天下,还是以文学治天下,那么为何民间传颂的王勃、骆宾王之流,迟迟不入阁拜相?臣都想起了隋炀帝,论文才沛王也未必及之,论武功更是不如,可是隋炀帝如何?难道陛下昏庸了,也认为隋炀帝那样的人是明君?再说去年,只是一场大风,陛下大雩之祭,就不敢举行。唯恐与太子殿下相比。臣不知了,自古以来,只有望子成龙的这句话,却没有听过望子成虫的。”
已经有许多大臣不顾李治气得青筋鼓起,吃吃乐了。
只有李敬玄是五味杂陈,以前也怨恨朱敬则不顾老乡的份子上,不顾自己是当朝宰辅,揭自己的疤。现在没有怨言了,这个小老乡说皇帝都象训小孩子似的,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宰相……
“再看前几年,国家才勉强度日,陛下贪功,居然自大的封禅。臣不知太宗不敢封禅,陛下何来功德封禅的?又信任李义府许敬宗这些奸臣,让许多清白大臣遭到流放杀戳。且不算,贺兰敏之对太子意图不轨,想要侮辱时太子妃,西京急奏,一日百封千封,陛下在东都居然置若罔闻。臣不知,陛下如何心态在东都坐得住的。难道殿下不是陛下的亲子!上天连年灾害,已为示警,陛下非但不接受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又,陛下昔日节俭,可后来多有奢侈之事,不惜劳伤民力国力,大兴土木,建造多处宫阙。陛下昔日不信方士,今天却信妖神邪鬼,居然连明崇俨巫蛊幻术,都信以为真。臣很失望……”
一条条数着李治的罪过,说得也不流畅。其实朱敬则这番弹劾凭借着一腔热血,已经豁了出去。但心中还是很紧张的,因此说得有些语无伦次。可这几炮轰得,满朝文武,皆膛目结舌。
李治暴跳如雷,差一点准备用玉玺砸朱敬则的脑袋,打断他的话,气急败坏地喊道:“来人啊,将他叉出去,流,流,流到交州,不,是崖州。”
这段时间李治对太子敲打重了些,可朱敬则说得也过了。李治政治还算可的,至少不能说是一个昏君。但戴至德等人听得心中却象喝了一碗冰水一样,畅快淋漓。看到侍卫要叉朱敬则,一起伏下,说道:“陛下,请三思。”
武则天也在帘后伸出白白嫩嫩的小手,低声说道:“昔日长孙皇后正服喜贺太宗得魏征,臣妾现在也想正服恭贺陛下。如此直臣不用,陛下想用什么臣子?”
李治才醒悟过来,说道:“将他拉回来。”
侍卫又将朱敬则拉了回来。
李治揉揉脑袋,头痛,这不但是朱敬则的直言,也是儿子的影响力。但朱敬则身为唐朝的大臣,说的话确实是在替朝廷考虑,作为自己授意的东宫幕僚,为太子说话更是合乎情理。
无奈了,只好低声说道:“朕只是封赏了雍王,难道不该?雍王年渐长,朕替他定下亲事,难道不该?算了,朕看在你一片忠心上,恕你无罪。”
朱敬则只是闭目不语。
李治也感到自己解释很苍白,于是又说道:“来人,赏朱补阙五百绢,百金。”
很大手笔的赏赐。
谁知道朱敬则眼睛睁开,说道:“陛下,臣身为朝廷补阙,身为东宫司直,在陛下做出这些让天下百姓,让大唐列代祖先失望之事前,没有及时进劝,臣已失职,岂敢受赏。这几年国家多灾多害,国库空虚,陛下罕见赏臣,臣只是一个补阙,进了一番言,居然赏赐如此之重。难道陛下是想用重金收买臣的一张嘴,好让陛下继续执迷不悟?”
“你……你……”李治你了半天,硬是没有挤出第二个字。气得头顶上都开始冒起青烟。可是大臣呢,一个个终于让朱敬则这一句重金买嘴,逗得忍不住,扭过头窍笑。
MM提供兴唐无弹窗高品质全文字章节在线阅读,高速首发最新章节,文字品质更高,如果觉得MM不错请帮助我们宣传推荐本站,感谢你的支持!你的每次分享和宣传都是我们高速首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