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赵匡胤是真动怒还是惺惺作态,但这是宋九好心,宋九也不怕,大声说道:“陛下,天无二曰,国无二主,书院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它不能成为微臣养名养恩的所在。若想书院成为朝廷的书院,必须洗去微臣的烙印,虽然微臣辞去书院先生职位,然书院寄河洲而存,河洲由微臣掌管,一属于河洲,二经济上也受微臣控制,三眼下物格学也离不开微臣,微臣必须要这样做。”
想彻底抹去宋九的烙印那是不大可能的,也没那个必要。
但经济上读力,与宋九无瓜葛了,即便宋九偶尔也授课,或者借研究时与诸高学学子讨论学问,影响也不大。
这条理由赵匡胤无可辨驳,宋九又道:“陛下,今年四月底分红利,河洲共盈利两百四十多万缗,这是眼下的,若是往后去,盈利会更多,甚至会增加一倍以上。陛下想一想,若是以后盈利这么多,微臣契股又满掉了,那么一年能分走一百五六十万缗钱,什么样的研究要用掉这么多钱帛?即便微臣用起钱来很厉害,那时一年也会节余一百万缗钱以上。钱是好,可这个钱太多了,不但说微臣,就是赵相公拿着这个钱帛也会烫手的。钱少了,微臣能得,钱太多了微臣反而不敢得,故微臣打算将它交给朝廷。不过朝廷也不能匆匆忙忙地接手,契股满期还有六七年时光,这个时间里,朝廷要选拨官员接手,我还继续监督,也就是微臣会扶一把,那么微臣六七年后全部放手,河洲也不会发生失误了。”
这又是一条理由。
但赵匡义蹙了蹙眉头,用在河洲上,这条理由也可以用在国家上,若是大哥开始也来一个扶一把,事情有些糟。
赵德芳渐渐大了,这让赵匡义产生一种紧迫感。
然而他眉头迅速松开,没有一人察觉。
许多大臣狐疑地盯着宋九。
若这样一来,宋九亏大了,也就是他经营这个河洲,除了成亲费用,给了三个姐姐一点好处,几乎什么也没有捞到,全部无偿的直接或变相地给了国家。
或者能说没有河洲,宋九没有钱帛迎娶潘怜儿,没有本钱在海上捣鼓,但无论如何,这么大的好处,说放就放弃,也不得不让人敬佩。
赵匡胤话音一转,这个不大好说朕同意了,受之有愧啊,河洲从一个荒无人烟的小河心洲变成如今这种繁荣局面,宋九最少占据八成以上的功劳,但现在宋九要官没官,要权没权,赵匡胤也不好意思就接收,于是说道:“你这个姓子……为什么将潘家拖下去,你要知道潘美还在前线为朕浴血奋战,若传到江南,潘美如何作想?”
“无妨,陛下,潘家这些年随微臣经营,也得了许多钱帛,钱是好东西,但够用就行。钱多了反而未必是好事,难道陛下眼睁睁地看着因为家中钱多,外父子孙后代不知钱稀罕,坐在金山银海里,吃在顺店,住在富贵客栈,看在剧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