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隐忍了一年多时间,正是为的这一刻!
其实不能全怪宋琪,当然宋琪也有部分责任。
如果宋九只是普通地说说,也不管用,但说了另一个真相,那就是李继迁越败越强,让大家不得不重视。
然而此刻所有人不是想着李继迁,而是看着宋琪与李昉的脸色,这是大朝会,虽然两府九名宰相,可那个不知道宋九所说的两庸相是谁?这个耳光打得太狠了。
“卿……”
“陛下,烽火渐成燎原之势,陛下难道不着急吗?”
赵匡义犹豫着。
“陛下不见渤海国乎?”
赵匡义终于醒悟。
宋九初去乌舍国,乌玄明属下将士真的很可怜,连一万人也不足,现在虽然重新打回到辽东深处,可今非昔比,连辽国名将耶律斜轸都感到忌惮。在宋九指导下,乌玄明让他属下发起游击战,耶律斜轸也没闲着,派出密使诱惑乌玄明的属下各部族,但不敢强行用兵辽东。
这还是乌玄明不听宋九的话,否则当时耶律休哥伪退时,他不追击,固守咸州城,再加上高丽人策应,可能都真的动摇辽国的辽东。
赵匡义便道:“宋李二卿家不知兵事,卿勿要指责,以失朝仪。”
但有许多大臣心里想,这是宋琪与李昉自找的。
不比岁数,只比资历政绩能力,宋九远胜于李宋二人,但这段时间中书,特别是宋琪不断地给西府下绊子,就是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
况且宋九与曹光实关系一向不错。
宋九暴怒虽失了朝仪,也情在合理之中。
赵匡义又道:“以卿何计?”
“陛下,国家将来必用兵于北方,若西方有变,后方受到严重牵制,臣以为十分不妥,然南河套地域广大,兵力少,李继迁东窜西逃,不易擒拿。固臣以为当派六七万精兵,再诏府丰二州出兵相助,那么就能一举扫荡西北各部叛乱,让西北永安,国家可以专心用兵于北方了,此乃百年之计也。”
“不妥,夏收在即……”李昉说着说着,声音弱了下去。
如今宋朝禁兵并没有扩张,依然是三十三四万人左右,前些年陆续地有些战斗,死了一些兵士,还有一些兵士自开国以来就加入禁兵,渐渐年老,陆续退役。
朝廷按照宋九制订的制度,于厢兵里挑选身强力壮者,或者从河北河东陕西的一些壮丁弓箭手中挑选一些兵源,继续补充。
总体兵力上下波动不大。
有人会可能拿北宋最高峰时八十万禁兵与之比较,但还是不同的,那时北宋人口达到一千多万户,几乎是现在的三倍有余,因此这时若再添加禁兵,朝廷负担必然变得很沉重。
所以宋九增加乡兵,还有一些大臣反对,他们不算是胡搅乱缠,国家承受能力比较有限的。
这三十多万禁兵,河东河北驻扎了十来万禁兵,另外还有西北从渭州到灵州到延州一线,也驻扎了近四万兵马,若无宋九提议,仅是勉强三万兵马。以及南方少量禁兵,主要是在荆湖地区,还有余下的近半兵马散于京畿附近各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