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知县,应当这样……”
宋九说道。.
其实来到太原后,宋九边防管得不多,也不用管,潘美在河东做得很好了,萧规曹随,没必要画蛇添足。
宋九将精力主要放在民政上。
河东户数少得可怜,特别是中北部,现在的人口密度还不及落后的夔峡地区,尽管陆续迁徙了一些百姓,有的就安置在河东路的中路。
这个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宋朝与北汉交战造成的结果,也有一部分却是整个河东水利建设落后产生的。
于是宋九便化作岭南时转运使的宋九,小心翼翼的经营着民政事务,从水利到民生,从作坊到种植养殖,从商业到运输……事无巨细,一一指导。甚至时常骑马下去看,走乡串户,也不摆架子,与百姓交谈,问题疾苦。
而且他跑的面积很广大,不仅是太原,也去其他各州察看,一度让太原附近各州军官员压力山大。
比如太谷县这个武知县,听着宋九将眼前这个水堰缺点一一指出来,额头上不停地涔出汗水。
但相反的,有一些有能力的官员春天也就到来了。
就在百姓好奇的围观中,郭大送来潘怜儿的信。
宋九打开一看,微微一笑。
让赵匡义向萧燕燕低头请和,是那个风计划中的一部分。
但用韩德威交换玉苹,宋九没有说,这么多年下来,许多辽国百姓掳到宋朝,许多宋朝百姓掳到辽国,相互俘虏的士兵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不乏有将领以及官吏,宋九无法说出口。
不过宋九隐晦地说了一句,楚国伍子胥到了吴国,楚国悲催了,但伯嚭到了吴国,那就是吴国悲催了。象这种无能的辽国重臣,与辽国交易,再释放回去,未必他能成为辽国的伯嚭,但最少让辽国名臣韩德让难堪。
其他的没有再说,后面就看赵匡义如何想。
实际宋九料到赵匡义会这么做,但事情未决定下来,宋九也就没有向潘怜儿透露。
然而接到潘怜儿的信后,宋九忽然想到一件事,提笔在太谷县衙书写了一道奏折,让郭大递向京城。
这时候京城同样开了锅。
倒不是为换玉苹吵的,实际以前赵匡义就打算有这个想法,准备用蒲奴宁的儿子交换玉苹,然而宋九看到萧燕燕姓格“嚣张”,怕萧燕燕不同意,反而将玉苹加害,此事作罢。
用一个辽国西南招讨使换一个小妾,有点儿不大适合,但宋九这个小妾不是一般人家的小妾,再说宋九立下这么大功劳,未进入东府做首相,相反的下去了,这可能是朝廷一个补偿吧。
吵得是另一件事。
赵匡义忽然改变主意,主动请和,这不应当啊,非是在岐沟关兵败时,宋朝连番三次大捷,要请和的不是宋朝,而是辽国。
有的主和派默认了,但多数大臣认为皇上这样做,是一件奇耻大辱,失了国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