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很快看到一个能想出方法的人。
人群中混杂着无数大佬,有的在政事堂看到过,但他还是不认识。但有人,赵匡义正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东张西望,大约觉得很好玩。宋九挤过去,说道:“臣参见二大王。”
“小子,你头痛了吧?”
“二大王明见,臣正是向二大王求教。”
“小子,你也不行啊。”
“臣不行的地方很多。”
“有自知之明就行,本官替你想一个主意,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就是啊。”
“你得将人择一择,择成三圈,虽然你这小子喜欢胡来,这次误打误撞,倒是做了一件好事,这是倡行教化,说不定史官都会记载,就不知道史官在评价你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符昭寿他们一起笑了起来。
“你们啊也别笑,宋九虽油猾,比你们无所事事要好。宋九,择成三圈,第一圈是十岁到二十岁的少年郎,正是学习的时候,也正是能有发展前途的时候。他们是主要的传教对象。其次是第二圈,在后面容许四十岁到二十岁的壮丁以及五岁到十岁的幼儿观摩,但吩咐幼儿父母再三叮嘱幼儿们不得吵闹。第一圈自带椅凳学习,第二圈幼儿坐在前排,大人们站着学习观摩,用竹竿插上圈排,隔开一段距离,余下人等与游客不得进入这个圈子。这一择第一圈只有一千余人,教起来容易,学的人也能学到东西。第二圈人虽多一点,但他们站着的,幼儿占的面积也不会大,那么无论再多人前来,也不会混乱。”
“这个办法好,还是二大王英明。”
“本官也不英明,但比你整天糊里糊涂好。”
“是。”
“还有,你本来无意中倡行了一件盛事,可因为你狭隘心理,带上浓浓的地域偏见,不但不美,也易为人攻击。”
“二大王……”
“你不用辨解,无外乎就是河中穷困,但你是在搞大河中化!”
大河中化?宋九要晕。
“想解决,也容易。这是盛事,不能只让河中受益,接受五百名河北儿郎过来,让他们一道受益。还有,本官听说你空出十个名额,挤一挤吧,从河北扩招二十名学子进入你的学舍,那才是盛事,甚至会促使两河百姓融合,团结友爱。这才是真正的你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甚至以后你捅出什么漏子,也因为这件事,朝廷会对你从宽处理。”
“臣没有捅漏子。”
“还没有,若非陛下对你宽恕,就凭借你某些事,早将你法办。”
宋九怔忡了,我哪里做错了?然后摇头:“得,二大王,臣知道你是开封府尹,不想两河冲突不断,我收下就是,不用给臣戴大帽子。”
“什么大帽子!小子,你也是算一个大先生了,可是本官怎么听着听着,你就象一个奸商,讨价还价无处不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