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格雷厄姆家也算是小有余钱,但是用来投资菲尔走从政道路,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半点作用。
除非他愿意脚踏实地,耗费几十年时间去积累人脉和声望。
上面说过,菲尔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他发现自己的条件并不适合从政后,马上就改弦更张,换到其他赛道去拼搏了。
比如找个富婆或者娶个富家女,两者都可以让人少奋斗二十年。
恰好在菲尔·格雷厄姆从哈佛法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天赐良机。
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菲尔留在了华盛顿,为国务院的一些智囊部门工作。他和许多才华横溢的单身年轻人,租住在华盛顿郊区弗吉尼亚一个叫做霍克利寓所的大房子里。
这房子是有点破旧,但占地宽广,房间宽大而明亮。
当时哈佛法学院艾奇逊院长的管家因行为不检点刚刚被艾奇逊解雇,这帮年轻人便把他请来打理家务,一切都管理得井井有条。
夏天过后,霍克利寓所的晚餐讨论会,便以议论深刻、见识广博、切中时弊、宏论迭出而在华盛顿小有名气了。
这一天,的年轻女记者,高个、方脸,性格内敛、略带羞涩的凯瑟琳·迈耶,来到了霍克利寓所的晚餐桌旁。
她是慕名来采访的,很想见识一下这些云集在华盛顿的着名才俊。
凯瑟琳·迈耶算是有先见之明。
她去见的这些年轻人,当时都是单身,聪明干练,追求伟业,后来都有着很好的发展:普里查德、菲尔自不待说;布奇·费希尔,后来成为裁军署领导人;格雷厄姆·克莱特,南方铁路公司老板、后来的海军部长;约翰·弗格森,后来任驻摩洛哥大使;比尔·克雷,后来成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
而女记者凯瑟琳·迈耶也不是普通人。
她是发行人尤金·迈耶的女儿,在1938年自芝加哥大学毕业后进入当记者。一年后,父亲舍不得宝贝女儿在西部漂泊,让她回到了。
菲尔对凯瑟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打算娶她。
他说,“我们不要你父亲的钱,一分也不要。伱就带两件外套,跟我回到佛罗里达,我们准备过穷人的日子,我从那里进入政界。”
这些话尽管唐突,不着边际。
但是实实在在地将凯瑟琳逗乐了。
她长到这么大,还没有哪一个男孩子这样对她说话,并且说得这样风趣和智慧。
凯瑟琳的父母十分喜欢菲尔·格雷厄姆。
“我肯定是中毒了!”鲍勃迪伦叹了一口气。
而且他已经查明这是一种名为“新浪潮主义”的思想毒素,只要是年轻人都很容易被它给吸引,然后就不知不觉中被改变了想法。
他尤其喜欢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反叛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