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这个词源自广告业,它在目标人群之间创造了一种认同感和自我意识。
这个市场不仅包括服装和漫画,也包括音乐、文学等各种品类;它将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划分成单独的门类。
那是一场青春期大爆炸。
“披头士狂热”和“滚石狂热”此起彼伏,姑娘们愿意为他们死。
四五个瘦巴巴的小伙子为她们提供了宣泄感情的出口,但如果没有他们,她们也会在别处发泄的。
特别是十三岁到十五岁少女行动力很强,经常成群结伙的一直跟随着他们,还差一点把人给弄死。
披头士曾经遇到过的事情,如今正发生在滚石乐队身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们没有替身能够帮忙引开这些疯狂的乐迷。
米克和基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这些小姑娘。
如果被这么一群狂热的人逮住,那么就彻底完了,她们能让人窒息,把人撕成碎片。
基思对其他人说,他宁愿趴在战壕里打仗,也不愿面对这么一帮没完没了的小姑娘,她们的**和渴求可以杀人,这一点她们自己恐怕不知道。
警察一走开,他们就得面对这些喷发的野蛮情感。
就在米德尔斯堡,基思没能赶上他们那辆奥斯汀公主小轿车,只能拼命追,却被那群贱货扯到一边。
问题是她们抓到了人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个人拽着基思的项链这头,一个又拽着那头,差点没把他给勒死,嘴里还不停叫着“基思,基思”,他却都快窒息了。
基思紧紧抓住车门把手,结果把它掰下来了。
汽车越开越远,他只能攥着个把手。
司机早已吓坏了,看见乐队其他人都进了车子,一刻也不想多停留,完全没有注意到有人被落下了。
所以基思自己一个人被扔在这群母鬣狗里。
后来他在剧院后面的黑巷子里苏醒过来,身上的衣服早已烂成丝条,周围有黑色西装的保镖在警戒,显然是圣石安保把人群赶走了。
他刚才昏过去,窒息了。
因为姑娘们全都扑到他身上撕扯和争夺纪念品。
但也不全都是这样疯狂的小姑娘,基思和姑娘们接触的小插曲,则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那一天的演出总算完了!
滚石乐队回到当地的旅馆住下,但是天色阴沉,突然下起了暴雨。
基思闲得无聊,出门看天时发现外面有三个死忠歌迷,头发蓬松,完全抵御不了风雨。
但她们没走!
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怎么办?
“进来吧,傻孩子。”基思说。
三个小姑娘让旅馆的房间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
她们浑身湿透,把屋里都弄得湿乎乎的,发型也全完蛋,还哆嗦着浑身发抖,不仅因为淋了雨,也是因为进了偶像的房间,但主要还是不知所措,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基思也无所适从。
在舞台上演出是一回事,跟小姑娘面对面又是另一回事。她们一副可怜相,想要整理一下自己,于是毛巾和厕所成了大事。
大家都很尴尬紧张。
基思给她们倒了咖啡,加了点威士忌,但是根本没有那方面的气氛。
不过聊了会儿天,大家终于都笑起来。
后来天晴了,基思给她们叫了辆出租车,像朋友一样告别。
所以极端疯狂的乐迷其实还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会比较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偶像,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做出太过分的事情。
由于公司宣传策略是将“滚石”跟“披头士”对标,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会故意进行比较,从而使得媒体和乐迷以为他们这两支乐队水火不容。
但事实上,“披头士”和“滚石”的关系非常友好。
从乐队歌曲发行上就能看得出来。
在那个年代,单曲一般是每隔六到八周更新换代,两支乐队都会谨慎地安排上市时间,避免撞车。
大家都是同一家公司,如果不好好安排,还真有可能会发生左手打右手的事情。
基思记得有一次,约翰·列侬打电话过来询问滚石乐队的工作进度,并且解释说:“我们混音还没结束呢。”
“我们已经录好一首了。”
“那行,伱们先上吧。”
于是人们会发现英伦排行榜上不是滚石在上面占据榜首,就是披头士屹立于顶峰,反正不管是谁在上面都是苹果公司的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