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厮做独相的那些年,可谓是嚣张霸道到了极点。
官员生杀废黜这种大事,有的他甚至不报告太祖高皇帝,便自己独断专行。
还有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胡惟庸都先拿来看看,凡是不利于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给太祖皇帝,将“擅权专政”这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嚣张跋扈,欺上奴下,擅权专政,党同伐异,僭越神器……
你胡惟庸都敢做到这一步了,你不死谁死?
宰相说到底,也只是皇帝陛下的臣子,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
朋党之争,历朝历代都不少见,大明朝有,前宋朝同样也有,甚至更为激烈。
朱棣忍着心中的怒火,继续认真听着。
“这科举大考号称公平公正公开,可是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公平之事?”
朱高希笑道:“寻常农户人家,要忙着耕田种地,通过辛勤耕种,缴纳朝廷的赋税,应付朝廷的徭役,所以他们连活着都已经很艰难了,哪里还会有余财供养孩子读书习字进学修德?”
“除了少数神童天才之外,参加科考之人,其实农户出身的学子数量极少。”
“干爹,大儒宋濂宋学士,您还记得吧?”
“那是当然!”提及宋濂,朱棣都笑了。
当年朱棣还是皇子的时候,自幼就和众兄弟一起接受宫廷教育,不但要习武还要学文,宋濂就做过他们这些皇子的先生。
这老东西很是严格,不认真学习那是真打板子,就算朱棣他们是皇子,那也照打不误!
朱棣眼睛里面闪过了一丝缅怀之色。
那段时光是他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可惜现在物是人非啊!
“那陛下可知,宋学士自幼家贫,买不起书只能去士绅家里借书抄书,买不起笔墨纸砚只能在泥地里用树枝写字?”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这篇《送东阳马生序》可以说是劝学的经典之作。
朱棣闻言一怔,神情很是复杂。
那老家伙,幼时这么贫苦吗?
这一点,朱棣倒真是没有想过。
或许以前求学的时候,宋濂曾经言传身教过,不过那时候的朱棣玩心太重,自然不会在意。
现在做了皇帝,朱棣早就成熟多了,听见这些话,回想起宋濂那苍老面容,一时间心里面也是感慨万千。
对了,宋濂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想到这儿,朱棣心中一动,或许可以给这位老先生大学者追封一个谥号,以作缅怀。
“其实不只是宋学士,还有数万万的贫寒子弟,他们就算想读书写字,那也是没有门路的。”
“所以真正参加科考的学子,大部分都是出身官宦人家,只有极少数才是真正的寒门子弟,至于贫民子弟,一万个里面可能仅有两三个!”
“尤其是北方士子,我们不得不承认,南方文化底蕴确实要高于北方,再加上北方贫瘠难以生活,学子进学修德自然就更加艰难,南方经济繁荣又是粮产区,学子不必为生计发愁可以安心进学修德,这就是南北学子的差距。”
朱棣眉头紧蹙,看向了道衍和尚。
道衍也是愁眉不展,感受到朱棣的目光,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出身差距,南北差异,这就是朝堂之上南北失衡的真正原因!”
「新书新气象,需要数据支撑,新老朋友们多多投票支持,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