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留情的斩杀违纪士兵震慑了全军,加之主帅和将领们以身作则,这让军中的不满和埋怨的气氛逐渐消退,新增的饮水和灯火管制的军纪也得以严格执行下去。
王源了解到士兵们对于沙漠的恐慌情绪,于是组织起数百名向导进行了数十场关于沙漠的知识普及活动。在这些当地向导的解释下,士兵们对沙漠有了更多的了解。恐慌来源于未知,当真正了解到沙漠的一些特性和生存的技巧时,这种恐慌情绪也慢慢的消退。
士兵们也学会了一些在沙漠中的技巧。譬如喝水的技巧,在沙漠中,小口多次的喝水比大口牛饮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口喝水只解一时之渴,大量的清水都会化为尿液排泄掉,效果不佳。牛饮之后消耗了大量的配给清水,反倒会让自己陷入缺水的窘境。而小口多次的喝水,却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水分的吸收。再譬如夜晚的御寒之法,夜晚的沙漠虽然寒冷,但挖掘沙坑睡在温暖的沙子里,却能保证起码大半个夜晚温暖舒适。因为被阳光暴晒的沙子会在夜晚缓缓的释放热量,足以抵御夜晚的寒冷。
凡此种种,数日后,士兵们对沙漠的恐慌已经消失无踪,不少人已经能很快的适应沙漠中的气候并享受其中。军中出现了不少在沙地上赶路的诀窍。譬如滑沙之法可以迅速的用盾牌从高高的沙丘上滑下,既节省体力,又加快行军速度。绳牵法,可以在翻越沙丘时保证体力耗竭的士兵跟上队伍,不至于脚下无力滚下沙丘受伤或者拖累行军速度。总之,士兵们自有其适应环境的办法,聪明的办法也层出不穷。王源对此加以鼓励,并对很多想出好点子的士兵进行表彰嘉奖,这让枯燥的行军旅途中多了很多的乐趣。
五天后,经过整整八天的艰苦行军,大军抵达野牛城绿洲东方十里之地。这已经进入吐蕃兵马频繁巡逻的区域之内。前方巡逻的斥候在午后时分发回情报,已经看到数队吐蕃骆驼骑兵在沙漠中游荡的身影。
王源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在十里外扎营休息等待夜晚的降临。王源并不打算惊动野牛城的守军,也不希望野牛城的守军得知大唐兵马来袭而望风而逃。他要将整座野牛城吐蕃兵马尽数歼灭,让野牛城失陷的消息最大限度的保密,不想让吐蕃国朝中尽早得到这个消息。当然这个消息迟早要被吐蕃人知晓,但王源希望越迟越好。
王源可不希望自己拿下野牛城后立刻便成为众矢之的。野牛城绝不是攻下则已,王源的目的是要占据它,使之成为自己控制盐湖的根据地,成为食盐贩卖的中转站。这样的话,便需要时间进行一番稳固和防御设施的建设。在此之前,若不能做到稳固野牛城的话,即便拿下了此城,吐蕃国一旦调大军来攻,野牛城还是要拱手相让的,而且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