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仿制青铜器不少为黄铜制,没有经过几千年的化学变化,重量也没有减少。”
顾易感觉自己学到了,有些东西不是自己去网上查,去书上看,很难找到真正能够用于实践的,但对于专业的人来说,这些甚至只能算是基本操作。
“除此之外,工艺痕迹通过外表刺激,通过铭文的样式,乃至于声音和气味作为辨别的手段。
但这些手段也都只能是初步的辨别,对于这种珍贵的文物最后我们还是要运用科技,比如在显微镜下面看,或者通过物理和化学实验,放射性探索与日照时间检测都可以用于鉴别这些物件。”
顾易之前在准备成为国博宣传形象大使的时候,也只是了解了一下文物本身,对于如何鉴别并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此刻一听,他发现如何鉴定一件文物是老的还是新的比了解文物背后的时代背景还要复杂的多。
里面的专家在鉴定,国博馆长看着顾易沉思的模样笑着说道:“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我听说你不光当演员,演戏演的好,还很会写剧本,要不要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或者是纪录片?你来当演员,到时候可以免费来我们这里培训。”
顾易一听这话连忙摇头:“不不不,这个我肯定干不了,既然要拍那肯定得把真实的工作者们拍出来,这一行不学个十年八年的肯定不够,虽然大多数的观众都看不出来,但只要有几个懂行的出来质疑,那这片子就算是烂了。
我个人被骂倒是无所谓,主要是我不想让真正的文物修复师和和相关工作者因为这件事而被小看。”
顾易说的很认真,只不过他在说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另一个方面。
“馆长,其实我之前还没有往这方面想,但你这么一说我现在有了一个想法,要不然咱们就拍一个纪录片,内容就是修复文物,算是记录一下日常。
考虑到传播和宣传性的话,第一个系列可以以故宫为主题,就拍《我在故宫修文物》,然后第二个系列就以国家博物馆为主题,叫《我在国博修文物》。
而且虽然是和文物修复相关的纪录片,但也可以拍摄一下他们的日常以及一些文物的来历。
甚至后面还可以把这个系列做下去,跟其他地区的一些博物院做联动。”
“但是这样做出来能有人看吗?以前我们在做宣传的时候也和一些外包公司聊过,现在上网的多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对纪录片都没有太多兴趣,上了一定年纪的人也不爱看纪录片,就算看也是陪着孩子一起看的,专注爱看这方面内容的人其实并不多。”
顾易听后笑了笑:“园长不要小看现在的年轻人啊,他们对于这些传统文化还是很感兴趣的,但前提是一定要拍好才行,而且如果真正想要做这方面的宣传的话,其实可以考虑更加生动一些的形式,比如让那些国宝拟人化,动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