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颗星球就是“祂”的精神世界具象化。
联盟的研究院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盖亚文明的起源做出了一系列的猜想,但基本上也都只是停留在猜想的层面。
而学院的研究则要更加侧重技术层面一些,并将类似的情况统一确定为“类盖亚生命体”。
出现在“世界之塔”大厦上的母巢类似物事实上就是“类盖亚生命体”的一种……只不过这家伙的力量过于藐小了,甚至连一座聚居地都没吞掉就被联盟给摁死了。
不过虽说这玩意儿被摁死了,却依旧引起了学院高层的注意。
毕竟就算在学院,那也算是相当前沿的研究领域,没道理会出现在废土上……
听着队友们的交谈,站在三脚架后面的宋长峰没说一句话,只是一丝不苟的盯着平板,将前线的情况汇报给等待在后方的上级。
正在此地活动的是学院的“信标”小队,而他则是信标小队的队长。
和“阿尔法”特遣机动队不同,“信标”小队全员都是学院在编勘探人员或者仿生人,主要从事调查而非进攻或者防守活动。
顺便一提,他们之前队长是郑昊,而他只是个副队长。
不过那家伙已经升职了现在调到调查司收容计划组担任勤务去了。
用勘探员们的话来说就是“上岸”了。
总的来说和其他玩命的活相比,“信标”小队也算是份前途无量的工作了。
他们不但有机会在高级研究员面前露脸,而且还能在出勤任务的过程中积攒科研资历,接触原本一辈子都接触不了的高级情报。
学院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知道的越多反而越安全。
当然,前提是通过规则许可的途径知道。
每次想到自己马上就要30岁了,宋长峰的心中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丝紧迫感。
他对什么盖亚不盖亚的玩意儿不感兴趣,他只知道自己必须在30岁之前从勘探员转为研究员。
在学院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或者说规律。
即,如果一个人过了30岁还是勘探员,那这辈子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一点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没有例外,大多数研究员都是在极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赋。
比如曾经和他一个小队的蒋雪洲,十几岁的时候就是E级研究员了。
他倒不是嫉妒那些天赋异禀的天才,也没想过要爬到多高的位置上,只是想和前队长郑昊一样熬“上岸”。
如果能在30岁之前转研究员,那还能往上拼一拼。
哪怕只是E级研究员,地位也是要比勘探员高得多的……
“疑似盖亚生命体已经被联盟部队解决……”
“是的,大厦外的部分生命活动已经基本停止……暂时无法确定他们用的是什么手段,不过观测对象的生命体征和多项读数都已经被新的参数覆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