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怡看着火车这简单的造型,问道:“就是这个东西每次冒出浓烟,咣当作响?”她是非常难以接受,大宋投入几十亿贯钱,仅是她审核过的皇室拨款就有十多亿贯,太学院几万名学者,天下几十万工匠,上百万军民,群策群力就研究出这么一个牛车的翻版。如果所谓的火车就是这种东西,那大宋这么多年持之以恒的投入,可以给全国设置多少牛车了?苏黛走到火车旁,说道:“尚宫可不要小瞧它。它可以拉动三十节车厢,载客四百五十人,并拉动货物两千石,以每个时辰两百里的速度行进。”“每个时辰两百里?”赵桓对这个数字非常敏感。也就是时速五十公里,这个速度开过车的都清楚,那基本上是在龟速爬行了。战马如果极速奔袭也不止这个速度。但战马最多跑几个时辰,而火车却能连续不停的跑上一天一夜。十二个时辰能够跑出两千多里,从东京跑到了西京。而且可以承载接近一百吨的货物,这个数量级已经能瞬间改变前线补给的状况了。赵桓走向前,敲了敲金属质地的车轮,这个前车轮基本上也跟马车车轮差不多大,但后轮则比较小,大概只有磨盘大小。看着这个结构,赵桓也相信,只要蒸汽机烧起来,给点动力,它就能跑起来。它实在是太简单了,回归力学本质。没有任何太复杂的原理。赵桓问道:“现在这火车无法量产的原因是什么?”苏黛回道:“我们实在是低估了量产统一规格的难度和火车持续运转的损耗。”“飞艇能够上天,是因为每一艘飞艇基本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多材料手搓就足够用。其数量有限,对冶金材质要求不高。”“但火车不同。要大规模运用,必须统一采购材料。而官家不要小瞧这个火车头,其中内部零件有上千个。”“而且铁轨需要上万里。这些每一种都要求尺寸相同,质地统一。根本不是手工打磨可以通用的。只有研究起来,才清楚生产这种火车的真正难度。”赵桓瞬间了然,说到底,大宋投入的这几十亿贯钱,根本不是用在解决火车上面。其实真正消耗巨大的是推动机械生产,统一标准化规格。但这方面应该恰恰是大宋擅长的!自古中原能够以标准化生产的,除了秦代弩机,应该就属大宋了。赵桓说道:“据朕所知,我朝早就有书籍将器械的数百份零件记载的清晰无误,对着书籍就能制作出标准器械。太学院推进这方面应该不难。”苏黛说道:“太学院已经全力在推动这方面的事宜。力争将工业基础提升上来。”赵桓点了点头,其实也能理解大宋现在的难处。别看英国一个矿工只用了几年就发展出了完整的铁路火车,但当时英国工业化已经推进上百年,有了强大的工业基础。所以火车研究只要选择合适部件就可以了,他只要能完成设计,就能完成生产。但大宋的工业化只推进了不到二十年,太学院设计一辆火车不难,难的是怎么保质保量把他给生产出来。就像眼前这个蒸汽火车头,大宋工匠可以用手工一点一点的把他给磨出来。对大宋而言,集结无数能工巧匠,设计各种造型,一定可以设计出一个合适的火车头来。但要让其中的每一个部件都统一规格,且耐磨耐耗,显然非常考验工艺。赵桓随后问道:“朕去河间府,听说当地的机床非常先进,似乎也承接了铁轨的一部分?你们太学院与他们有合作吗?”“这个是有的。他们的机床确实不错,一些关键部件都已经交给他们制作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太学院才正式决定铺设铁轨,试运行火车。”赵桓赞赏道:“太学院这个想法很好。不要怕花钱,铁轨对我朝意义重大,在经济、军事、边防、政治上都有无与伦比的意义。”“哪怕是用财力砸下去,也要以无与伦比的人力物力,先堆砌出几个能够运行的火车头。”至于部件损耗,规格暂时无法统一?这对小国而言可能是个事情。对大宋而言,完全可以用粗暴的方式解决。每辆火车上配一名工程师、一名八级工,哪怕现场打磨,也把这个配件给磨适配了。为了这个铁路运输,大宋可以设置三万名、五万名甚至十万名员工。他们不事生产,就专门从事火车、铁轨的维护工作。如果这一切能运行起来,大宋的邮驿体系,坞堡体系就可以大量裁撤了。驰道上每三十里一座驿站,雇员数十名甚至数百名,养马匹上百,完全不比火车系统的员工更少。但运输能力却是有着天壤之别。可以说火车项目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尽善尽美,但赵桓坚信只要有了起步,方向正确,后面的问题都会在运转过程中慢慢解决。苏黛站在火车旁,说道:“官家,其实火车头的发展思路,太学院已经分析的很明确了。”“他的核心就是蒸汽在一个气缸里,推动活塞,然后链接着导杆运动。原理上没有任何难的。”“所以如果要继续改进,太学院也已经有了思路,重点在于蒸汽机的性能。如果机床大规模运用成功,很快会出现更厚重的火车。”赵桓笑着说道:“火车厚重一点也好,朕一直相信一个原理,粗狂美学是当前最容易用到实践中的。”这最典型的就是沙俄,他从一个封建落伍的野蛮国家,很快就建设出了庞大的工业规模,他的基础绝对没有眼下大宋更加牢固。毕竟不能指望一群灰色牲口有什么文化素养,可他们就是以极快的速度复制出来了铁路网络。只要原理弄明白,傻大黑粗也能迅勐发展。最后赵桓对苏黛说道:“明天卿跟朕参加一场廷议,朕打算立即着手修几条铁路。”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