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261章 历史题材的改革文学

“在这一年时间里,通俗文学已经悄然兴起,对于纯文学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故事会杂志发行量高达三百多万册,山海经更夸张,已经突破了四百万这个关口。

我们社里卖的最好的杂志是当代了吧?最多的一期也不到二百万册,以后这个差距恐怕会越拉越大。

同志们,我在这里给大家透个气。十二月份,面会颁布一份文件……”

卫君怡说到这里,所有同事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他的身,大家都知道,能让她如此严肃对待的文件,绝对非同小可。

“这份文件讨论的是关于期刊出版发行实行自负盈亏的问题。”

“轰”的一声,会议室内在卫君怡说完这句话之后如同一锅热油内被倒进了凉水,炸开了锅。

建国以来,国内的所有报刊杂志背后都是各个级别的政府机构、国营单位,吃的都是财政饭,盈亏从来不在大家的考虑范围内。

现在,国家竟然要实行期刊自负盈亏,这得有多少家刊物要倒掉啊!

不是大家悲观,而是大家太了解如今国内的期刊情况了。

这几年时间,全国各个地方的刊物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绝大部分都是各地自己搞出来的,基本都是靠背后的各级单位拨款维持,真正能够做到自负盈亏的,少之又少。

很简单的道理,一份地方刊物,通常的销量几千册到几万册不等,个别影响力较大的刊物可以达到十万册以的销量。

以每期发稿三十万字来计算,稿费标准再低,每期的稿费支出少说也是两千块钱左右。

再加人工、行政、发行等各项支出,不算印刷费用,卖个一两万册是根本回不了本的,至少也得是五万册以才有可能达到收支平衡。

可问题是,别看这几年国内很多纯文学杂志动辄都是几十万册、百万册的销量,但那很大程度属于幸存者偏差。

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花城、钟山、燕京文学、沪文学、青年文学……

刨除这些全国的一二线文学杂志,真正能够做到期期销量五万册以的地方刊物有几家?

答案是:屈指可数。

而一旦这份文件下发,等待这些刊物的命运只有一个:停刊。

唯一可以画问号的是停刊的时间,看看哪家刊物撑得时间相对长一些而已。

想到这里,大家不禁感叹起来。身在国文社,背靠的是国字号的牌子,社里有当代、人民文学这种每期行销百万册的一线杂志,哪怕是偏向纪实、史料性质的刊物新文学史料每期都可以卖到六位数。

所以大家震惊归震惊,但是对于即将要下发的文件是没有切肤之痛的。

心中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惋惜。

卫君怡的讲话进行到了后半段,提到了当代编辑部之前拿到社里编前会的那部便衣警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1980我的文艺时代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