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467章 希望小学

林为民一行人被安排到了县里招待所,晚县里安排吃了顿饭。招待所条件简陋,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是希望小学启用的日子。

兴隆镇是西吉县最南端的镇,希望工程第一批10所希望小学之一就建在这里。

客车在土路颠簸了近一个小时,众人才来到镇。兴隆镇说是镇,但实际除了镇政府和七所八站这些职能部门之外跟普通的村子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车子行进到兴隆镇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行驶,又走了几公里,到了村子里才停在了挂着

“西吉县兴隆镇希望小学”牌子的校门前,一早等在这里的镇领导立刻来打招呼。

今天来的不仅有林为民等基金会的人和媒体记者,还有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当地的媒体记者们。

希望工程第一批希望小学落地在三西地区,每一地的政府都很重视希望小学在当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当地教育资源的匮乏,也算是帮政府解决困难。

况且希望工程声势浩大如果未来发展顺利的话,说不定会建设更多的希望小学,由不得这些领导不重视。

几十个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刚修建好的希望小学,镇里的人给大家做着介绍。

兴隆镇是西吉县最南端的镇,经济发展滞后,镇里32个自然村,小学数量却没有那么多,大多是几个村子共享一所小学。

各个小学的办学条件也非常差,校舍都是当年村民们响应政府的号召自发建的,每所学校的学生都不多,当地经济贫困,很多家庭对于送孩子学也很抵触。

兴隆镇希望小学是经过了基金会年轻的工作人员们跋山涉水实地考察的,最后选择在了校舍条件最差的于家湾。

新的希望小学就建在原本的校舍旁,一新一旧两所小学紧挨着彼此,产生的对比让人心神震动。

“这学校建的可真好!”一位西吉县政府的工作人员环顾着崭新的希望小学,喃喃自语道。

新的希望小学建设了两排校舍,一横一纵,一在北,一在西,北侧的是学生们的教室,西侧的则是教师办公室、宿舍和食堂,在学校东侧还有旱厕。

整个学校两百多米见方,校舍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其中有教室12间,教师办公室3间,宿舍6间,食堂1间和旱厕。

“我们这所希望小学建成之后,至少周围七八个村子的娃娃不用愁学的事了。最近我们学校的老师挨个村子的跑,跟大人们宣传希望小学的好处。娃娃学管饭,大家都愿意把孩子们送来学。学校的校长姓李,今年还没满五十,却皮肤黝黑,满脸沟壑,说是六十多岁也不违和。据他介绍,原本的于家湾小学覆盖了周围七八个村子,但送孩子来学的家长却不多,整个小学最多的时候也就一百出头学生,平均一个班不到二十个学生。而且是年级越高的班级学生越少,因为孩子越来越大,到了岁数就能帮家里干活了,顶半个劳动力甚至是一个劳动力,家长就不让孩子再继续念了。现在希望小学建成,经过宣传,家长们知道学生们学就管饭,算下来一年能给家里省不少钱,他们对于送孩子学这件事也没有那么抵触了。学校的校舍建的又新又好,容纳四五百人学都不成问题,李校长说话的时候眉开眼笑,脸的沟壑更深了。今天是希望小学的启动仪式,学生们早早的就在聚集到了操场,满是好奇的望着走进学校的这群大人。启动仪式很简单,就在学校操场南端的主席台前,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林为民这一群人看着学生们升起了国旗,然后就是领导讲话。到最后,大家又拉着林为民让他讲几句,林为民被众人拉到主席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1980我的文艺时代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