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495章 香江之行

梁凤怡专注于写作事业时间不长,但产量极高,几年时间创作字数便超过了百万字。

“能够被引进到内地,我就很知足了。”

在聊到引进出版的问题时,梁凤怡说的非常坦率。

她很清楚国文社在国内文坛的地位,其中又有新h社牵线,来洽谈合作的又是林为民这样闻名海内外的人物,梁凤怡感受到了来自国内的充分重视,交流起来也充满了诚意。

在梁凤怡家中聊了两个多小时,午饭后林为民打算告辞,梁凤怡的丈夫黄宜弘却拿出了一本《大明王朝1566,让他签个名。

玩笑了两句,签好了名字之后,林为民告辞而去,还带走了一整套梁凤怡的出版书籍,这是她事先准备好的。

人家要引进她的,自然要经过一番研读和筛选,才能确定最终要引进的书目。

从梁凤怡家离开后的第二日,林为民联系上了刘以鬯,刘以鬯约他在太古城见面。

自1983年京城一别后已经过去了七年。

七年时间,刘以鬯已经年过花甲,这几年时间虽然虽未见面,但通信、电话不绝,林为民向刘以鬯推荐了众多内地作家,这些作家的作品也得以通过《香江文学与香江的读者们见面。

不仅扩展了内地文学和这些作家在香江的影响力,同时也让这些作家们收获了不菲的稿费。

两人再次见面感觉分外亲热,聊了好一会儿,刘以鬯邀请林为民前往湾仔摩理臣山道的《香江文学杂志社。

两人一到编辑部,刘以鬯便让人拿照相机来。

他将林为民拉到门口林为民一头雾水,“这是做什么?”

刘以鬯给他解释,这是《香江文学自成立以来的一个传统,但凡有作家到访,不管有名无名,都要在编辑部门口留一张影,以示尊重,也算是一种纪念。

“为民,这照片登在我们下一期照片上可以吗?”刘以鬯征询林为民的意见。

照完的作家照片要发表到《香江文学下一期的杂志上,这也是传统。

林为民玩笑道:“发倒是可以,但稿费一定要付。”玩笑了几句,刘以鬯又请林为民喝咖啡,不过这次不光是请他,还有编辑部的全体成员。

“今天难得为民来做客,下午到对面咖啡馆喝咖啡!”

刘以鬯宣布完这个决定,编辑部内众人欢呼,大家在意的并不是喝咖啡,而是可以名正言顺的摸鱼。

刘以鬯喜欢喝咖啡,但不多喝,更多的是借着咖啡聊天。

他从四十年代来到香江,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聊起天来说的最多的除了文学这个话题,就离不开国内的风土人情。

他在三十年代初登上沪上文坛,主编过多种文学副刊,最后才定居香江,对于故乡的思念是刻入骨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1980我的文艺时代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