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3 一天

果然,看到父亲、母亲很是欣慰的眼光。祖父祖母也没有不高兴,当然啦,夸他们儿子孝敬他们,老人家自然是高兴的。上了年纪、有了孩子的人,夸他们的孩子懂事有礼有出息,比夸他们自己更能讨好他们。

祖父母对父亲大人一家三口态度很是庄重,后面的妾室就没有这个被重视的福气了,母亲还好,生了父亲“唯二”的儿子中的一个,今天韩嫣又表现良好,得问了几句。其他人,只得到了泛泛的领导讲话,无非团结和睦、共同进步之类。几乎每天都是这个流程。

然后,是父亲大人一支向祖父大人请安。程序同上,只是因为祖父祖母都在,便没有在他们面前再训一次话,只说了要大家听从刚才祖父大人的告诫。

行礼完毕后,除了被领导看中留下单位谈话的,其余人等各归其位,等待开饭。地位低的只能跟着大厨房吃,有点地位的妾都有各自的小院子,除了大厨房送的饭菜外,还能有自己的小厨房,大家长住在哪个院子里,哪个院子当天的供奉就会好一些。父亲常歇在母亲这里,所以,母亲的院子待遇一向不错。

这是个一天只有两顿正餐的年代,早上九点左右和下午四点左右各一顿,让韩嫣很不习惯,好在之前是小孩子,一天吃个N顿都有乳母伺候着,至于以后能不能吃上三餐,就要看自己的运气了。不过母亲房里似乎随时都会有点心果腹,不怕饿着。

侯府的朝食,在这个只有水煮菜的年代,算是比较不错的了,至少有肉有汤有粟米饭。也可能与母亲受宠、韩嫣又是男孩有关。

饭后,祖父与父亲有自己的社交活动。后院的女人们也上演着缩小版的后宫闹剧,只是祖父血脉单薄,祖母亲自坐阵,不允许有人把手伸到小孩子身上罢了。据韩嫣的观察,在自己身边伺候的四个侍女阿喜、阿福、环儿、钏儿中,前两个就有祖母的心腹。至于嫡母,好像还没能安插什么人到自己身边,母亲那里就不清楚了。不过,自己健康地活地了现在,不是么?况且,对于嫡母来说,有个庶子,也比绝嗣要强好多,而她也只有一个儿子,只是她不乐见韩嫣比她的儿子表现得好就是了。

既然于自己无大害,后院也没有人会去明摆着欺负已经生了一子的母亲,韩嫣也就做自己的事情了。饭后绕院子散步一刻钟,然后温习昨天的功课,再跟着母亲学习一点小篆——母亲识字并不多,韩嫣怀疑自己已经快把她会的字学全了——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字,全程大概三个小时,中间休息四五次。然后,中午到了,可以停下来吃点点心、水果。

再休息过后,就开始下午的课程,跟母亲学点儿匈奴语,未来汉匈有大战,多知道点儿匈奴知识,也算多掌握了一些资本不是?可惜她会的也不是太多,真正的匈奴人是她的母亲,因为身份的关系,韩嫣不常见这位老太太,见面的时候多会问她一些匈奴生活情况,这个时候老太太就会显得很高兴。母亲也就不阻止韩嫣对匈奴语的学习。从老太太的话里,可以推断出匈奴并非一个单一民族,而是诸多部落合成,语言也多样,最强大的才是匈奴,其他部族因为跟随匈奴人,才会被汉人误认为是匈奴,所谓匈奴语,只是最强大各族的语言,草原上的通用语。这些都是韩嫣以前不知道的,前世的时候也不清楚匈奴居然是个多民族的混和体。老太太虽然嫁给了汉人,来到了汉朝,可是对故乡仍有思念,可能,韩嫣是唯一一个能耐心跟她学匈奴话、讲匈奴话的人,她对韩嫣问题总是尽量回答。

再次休息过后,就是跟母亲学点儿《诗经》。这本后世让学术大家钻研的书,现在还是当作启蒙课程用的,它本是周王朝自民间采风而来,很多都是当时民歌,其间颇多情诗,桑间女子都能唱出其中不少篇章。只是放到后世,年代久远了,语言演变让人觉得难懂罢了。放在汉时的语言环境下,粗通它并不难。

哺食(第二顿饭)开始的时候,停下一天的功课,跟母亲一起用餐。饭后消食完毕再复习一下全天课程,天也快黑了。再次请安过后,刚好睡觉。精神生活匮乏的年代,作息时间想不规律都不行,尤其是小孩子。

然后,第二天、第三天……了无新意。即使是节日,也没什么改观。年龄是韩嫣最大的硬伤,最初连话都不会讲,发育中的婴儿又嗜睡,到汉代的第一年基本上就在睡觉和适应新身体中度过的。去年生日过后,得了“嫣”这个让他纠结好久的名字,对起这个名字的祖父怨念颇深:就算不重视,就算长得像女孩,也不用起这么个名字吧?

而且,韩嫣……他可是个倒霉孩子啊。也因此让韩嫣很想剖开这位老爷子的脑子解剖一下其中构造,这真不像是个正常人会给男孩子起的名字啊。长兄大人名则,就是个挺不错的名字。哪怕是刘彘这样的名字,听起来都比这威风。老爷子的想法值得玩味啊。——到底是为什么呢?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