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蒙古,很容易搞乱,一会儿漠北蒙古、一会儿漠南蒙古,现在又出来个东西蒙古,确实很复杂。究其原因,蒙古压根儿就不是一个狭义上的民族,而是一群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
漠北蒙古,也可以称为喀尔喀蒙古,后世叫外蒙古。与林丹汗结盟的喀尔喀五部,就是从喀尔喀蒙古中分出去的一支,在外蒙古地区生活不如意,总受欺负,干脆集体搬家到了漠南生活,成了漠南蒙古左翼的一部分。
这就是蒙古各部很难记住的原因,他们和汉人不同,说迁徙就迁徙,有可能整体都走,也有可能走一部分,到了别处还可能换个名字。
汉人则不是,山东就是山东,谁占了那也是山东。一问你老家是哪儿,我福建人,简简单单几个字从民族到地域都表达得很明确,方便记忆。
当年蒙古统一的时候,也就是成吉思汗时代,根本没有漠北、漠南、东西蒙古之分,只有按照血统和远近关系区分的各部名称。
待到元朝被明朝打败,一步步退回了发祥地,也就是喀尔喀河(哈拉河)以北,汉人为了容易区分,才给人家用地域起了名字。
后来退回到漠北的蒙古各部缓过劲儿了,明朝又逐渐衰落,于是当年跑到北边去的一些蒙古部落又琢磨着是不是往南发展发展。比如察哈尔、土默特、喀喇沁这些部落,逐渐返回了喀尔喀河以南,又被汉人称为漠南蒙古。
那东西是怎么回事儿呢?这就不得不提一提另一支在明初崛起的北方游牧部落了,瓦剌,亦称卫拉特,或者叫斡亦剌惕。
他们原本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和贝加尔湖附近的森林之中,和女真人差不多,不是纯粹的游牧部落,而是以渔猎为生。
斡亦剌惕的意思就是“林中的人”,它不是指某个部落,而是一大群在此生活的小部落总称,而且是外人对他们的总称。斡亦剌惕只不过是其中人口最多的一支,叫着叫着就以它来代表全体生活附近树林里的部落了。
在成吉思汗还没统一蒙古的时候,瓦剌人是他的对头,坚决反对蒙古人的入侵。但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被术赤给征服了。
当时南边还有金国和南宋存在,成吉思汗为了稳固大后方就把女儿嫁给了瓦剌首领,允许其继续统领林中百姓,封为四个千户。
随着蒙古帝国多次西征,瓦剌部落也分散到了沿途各地繁衍生息,仗着与黄金家族联姻的关系,吞并融合了不少突厥部落,逐渐壮大起来。
元朝被明朝打败,正宗的蒙古各部损失巨大,无力再维护所谓的黄金家族正统。瓦剌部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大举南下,翻过阿尔泰山占据了西北地区。明朝为了区分这两拨游牧民族,就以瓦剌和鞑靼相称。
当时明朝的主要打击目标肯定是北元,也就是鞑靼蒙古。于是想了个偷懒的办法,联合瓦剌一起进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